何萍
【摘 ? ?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讓教學過程變得精彩紛呈,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組織者——思想品德教師,要勇于探索、善于總結、精心設計、巧妙運用,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把多媒體當作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巧妙而適時、適度、適量地加以使用,才能使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達到最優化運用。
【關鍵詞】趣味性 ?教學重難點 ?人文關懷 ?美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28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平臺,為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豐富的土壤,有利于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筆者認為,應該根據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特點,擺正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位置,把多媒體當作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適時、適度、適量地加以使用,才能使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達到最優化運用。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如果僅僅依靠語言表述、活動呈現,會讓學生感到單調,學習缺少興趣。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也就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學中,我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在通常情況下無法觀察和感受到的內容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通過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配以簡明的旁白,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并能引起有意注意,產生共鳴,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父母恩”這一課時,先向學生展示幾張家庭生活中的照片“女兒穿著爸爸的大衣,父親凍得瑟瑟發抖,還擔心女兒走路摔跤”“母親給讀書的兒子打扇”“在考場外焦急等待的家長”。由于圖片貼近生活,引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時播放配樂詩朗誦《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看著圖片,聽著詩歌,平時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的場景歷歷在目,從學生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他們對父母濃濃的親情被點燃,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展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然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點點滴滴“愛”的表現。
新課結束時,我又適時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或《父親》等歌曲,生動淳樸的歌詞,蕩氣回腸的旋律,強烈地震撼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學生被深情的歌聲所打動,也情不自禁小聲跟著哼唱起來,這時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順勢對學生進行引導:“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平時就要關心父母、尊敬父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就避免了盲目的導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還要考慮遵循學生的注意規律。如果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可能是抽象的甚至是枯燥的,而過于花哨的形式,如音樂、圖片、圖像、動畫等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學生的心理活動很有可能指向那些輕松、愉快、優美的形式,并對這些本應是配角的東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對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卻所知寥寥,更不用說掌握了。
在一節年級思想品德公開課——“我愛我的祖國”中,上課伊時,教師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創設教學情境,由于歌曲美妙動聽又為大家所傳唱,且與課題內容相吻合,學生興趣盎然,學習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然而接下來,多媒體上大量出現介紹各個民族風土人情的圖片,之后教師又連續播放了香港和澳門回歸的兩段視頻,還將余光中的詩歌《鄉愁》制成flash配樂播放,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圖片和文字材料。隨著鼠標的點擊,各種畫面在學生面前閃現,使學生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只是一個按鈕的設置就有各種各樣的圖案、藝術字。試想,這樣“生動”的圖片、音樂、視頻,怎么不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學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上,使課堂脫離了教學重點,真正要掌握的東西卻在無意中被忽視了。上課時熱熱鬧鬧,課堂氣氛似乎很熱烈,但是課本上的知識點卻沒落實到位,一堂課下來,學生能收獲到多少有用的東西,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我認為,多媒體的最大用處就在于能夠將晦澀難懂和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使學生在短時間的課堂教學中能夠較好地掌握教學難點。多媒體在什么時機使用,每次使用多長時間,都是很有講究的,絕不能隨心所欲。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不能為電教而電教。
三、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利于體現人文關懷
教師應該敏銳地感受到學生心靈的需要,要給全體學生深情的人文關懷,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通過情感交流來協調學生之間不同道德觀念的沖突,建立一個明確的道德認同,并以這種道德認同引導學生個體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教師可以放下架子,以誠相待,力爭取得學生的信任,常和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談心等。教師不光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和關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如走在路上碰到認識的學生,如果他們選擇避開你,你可以主動與學生打招呼,笑談“老師有那么可怕嗎,見到我需要繞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認識到見到老師不打招呼是不禮貌的。
關注現實,感悟生活。當許多學生在課間講起時事新聞時群情激昂,可一旦上思想品德課就索然無味了呢?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品德課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的傳授,僅注重科學精神而缺失人文關懷。而借助多媒體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有利于體現人文關懷。思想品德教學唯有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的事例中去體驗,課堂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比如在學習“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時,結合“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感人事例,從中感悟民族精神的力量,更深刻地體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引發學生對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利于美育的滲透
在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總是嚴肅地進行說教,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達到美育的目的。如教學“見義勇為,不畏強暴”一課時,可以請學生查閱資料,搜集我國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年來網絡、電影、電視等多種媒體宣傳的見義勇為的事跡,供大家在課堂上交流,這樣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引導,豐富學生的審美想象,達到教學目標。
總之,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中,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多媒體教學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時,必須為促進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服務,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通過他們的主動探索,去理解一個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和被解決的,真正把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