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進平
【摘要】在是當代的推動下教育事業發展更加成熟,教學方式方法得以不斷創新,而現階段人們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關注。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主動開展問題多樣化的處理教學,使得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得到提升。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認識到解決問題多樣化教學對小學數學的影響,主動分析教學中遭遇的困難,從而探索出較為有效的解決問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解決問題;教學開展
小學階段教學,數學知識教師往往比較習慣于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沒有全面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效果,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也造成了很多時候在課堂上,教師明明已經把數學知識講解完一遍了,而學生卻沒有全盤吸收掌握的情況。在此背景下,教師有必要圍繞如何培養小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展開探究,以幫助每一位學生更好地進行問題的解答。
一、聯系實際生活
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注重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們對問題的理解,從而更方便的構思解題思路。如《雞兔同籠》里面有這樣的一道題:將一定量的雞和兔子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面,數雞和兔子的頭總共是20個,數雞和兔子的腳總共是62只,求雞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聯系實際生活中雞和兔子的形象,知道在每一個兔子的身體上是有1個頭,有4只腳;而在每一個公雞的身上也是有1個頭,但卻是只有2只腳。這樣在解題的過程中才不至于造成解題思維的混亂,從而用清晰的思維去解決問題?,F在假設籠子里面全是雞,那20個頭的話,就是20只雞,腳也就是有40只,比題目中給出的62只腳少了22只,我們又知道,每一只兔子比每一只雞多2只腳,所以這多出來的22只腳是兔子的,所以兔子的個數就是22除以2,等于11只,而雞的個數就成了20減去11,等于9只,這樣就求出來了雞和兔子的各自個數。
二、優化創新教學方法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可以保障學生在數學課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新鮮感與靈活性,進而在趣味性的問題情境當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獲得思維碰撞,真正幫助學生獲得數學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為了有效保障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培養,就需要數學教師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比起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需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如在學習“年、月、日”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年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多少天?很多小學生初次接觸這樣的問題是很懵懂的,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使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交流探究,就可以使他們快速總結出數學答案,能夠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獲得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全面推動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是積累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學生只有不斷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總結知識,構建知識框架,才能個斷高捷目身解決問題能力,進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師也要做好客觀指導工作,運用合適的方法和技巧解決問題。出現問題時要正視問題,并及時解決,提出針對性對策,避免重復犯錯,同時也要明確不足之處以及還未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督促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表達,拓展學生思維,進而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兩個數字之和是18,兩個數字之差為2,那么這兩個數字分別是多少。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學生可以利用一元—次方程,設定其中一個數為x,另一數字為18-,那么列出算式:(18-x)-x=2。解決方程式后,得出兩個數字分別是8和10。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和總結:在解決問題時,涉及兩個數字的和、差時,可以設置未知數。同理,也可以類比到雞兔同籠類問題,這種類型的題目也可以采用設置未知數的方法進行解決。學習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進行客觀指導,鼓勵學生多思考,掌握更多數學思想方法,學會總結和應用,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成長
不論是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是打造高效課堂、開放課堂,教師都要保障課堂教學完整性。數學教育中,評價屬于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評價作為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顯著幫助。教師需要利用評價過程了解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狀況,關注學生情感發展與表達方式。評價能夠幫助與引導學生,使學生健康發展、健康成長,構建全面知識體系。評價有著很好的激勵性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和態度。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以后,自然能夠高效率學習知識。打造數學高效課堂的時候,絕不能忽視評價過程。課堂上,不論教師對學生有什么樣的看法,都要公正、公平評價學生。即便是簡單的鼓勵、關切的眼神、親切的微笑都能帶給學生積極影響。比如班級中轉來新同學的時候,一開始因為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性格靦腆,沒有牢固的基礎,學生的成績很難提高。此時教師需要認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成就感,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么尋求同學幫助,要么主動咨詢教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進而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習成績。當然教師不能只考慮評價激勵性作用,同時也要重視評價的引導作用和診斷作用。為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因人而異教學,提高教育效果。
結語:由于數學知識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的特點,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的教學其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有必要采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改善課堂教學。通過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將他們擺在課堂教學的主體的位置,不僅他們對知識會有更好的掌握,而且他們對于數學的興趣也會有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寧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98).
[2]張亞萍.關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