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鋒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為啟蒙小學生思維心智,促進學生心靈成長,教師需對小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實現小學教育工作預期效果。為此,教師需合理開展美術欣賞教學,逐漸啟蒙小學生藝術思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文章就美術欣賞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措施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美術欣賞;審美能力;培養意義;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時,教師應當對美術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尋找教學素材并設計教學方案,很好啟蒙小學生思維心智,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實現小學美術學科教學預期效果。
二、 小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意義解析
(一)啟蒙學生思維心智
小學生的心智啟蒙,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成長產生深遠影響,為保證學生思維得到合理啟蒙,教師應當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一定培養,進而導引學生對美的事物進行追求,不斷健全學生人格與性格,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促進學生心靈成長
小學生的心靈純真無邪,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求知愿望,為促進小學生心靈健康成長。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發揮出自己的專業實力與職業素養,通過美術教學引導,使得學生在對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熏陶心靈情感,進而不斷促進小學生心靈成長。
三、 美術欣賞教學中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究
(一)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美術興趣
筆者認為小學美術教學工作開展時,由于教材內容趣味性有限,未能充分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與興趣,無法使得小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藝術美,不能很好培養小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為很好解決該教學問題,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應當對美術作品進行多視域解析,以生活事例為教學突破口,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使得學生主動對美術作品進行思考學習,逐漸啟蒙小學生美術藝術審美意識,提升小學生藝術審美能力。
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漢白玉浮雕美術作品進行學習鑒賞時,為保證學生對“白求恩”浮雕的學習效果,教師首先拋出問題:“同學們認識浮雕中的人物嗎?”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對“白求恩”的故事進行學習了解。在小學生對漢白玉浮雕人物進行鑒賞學習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相關視頻資料,使得學生對白求恩的故事進行全方面了解。而后教師指導學生從浮雕人物的表情、發型、五官的雕刻藝術進行鑒賞,進而啟蒙小學生藝術細胞,激發小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促進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學習,解析美術作品蘊含的文化價值,充分發揮出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價值。
教師指導小學生對“畫出你的想象”進行學習理解時,為培養小學生美術發散思維想象力,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美術創造潛能。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小學生對生活事例進行聯想,并結合小學生的自我認知進行創意美術繪畫,使得美術學習課堂趣味性更足,有效激發出學生美術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美術綜合學習實力。為促進學生美術學習的交流互動,教師可指導學生組成美術學習小組,為好朋友進行肖像畫的創作,并請其他學生依據學生所作的肖像畫進行猜測是哪一位學生,進而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愉悅感與幸福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給予學生鼓勵肯定,增強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與自信心,進而使得小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課堂活動當中,發揮出學生的美術學習思維創造力,不斷提高學生美術綜合學習水平。
(二)感官體驗,感受美術藝術魅力
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感官,通過學生的多維感官體驗,進而不斷感受美術藝術魅力,實現小學美術教學預期效果。因為僅從視角教學入手,學生獲得更多的視角經驗,仍舊無法很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調動小學生的觸覺、聽覺、嗅覺等多維感官,全身心投入美術藝術學習環境當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對小學生的心智思維進行很好啟蒙。
例如,在“色彩的情感”相關美術內容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色彩進行主觀理解,如三原色、暖色、冷色、配色等,為小學生后續的美術作品鑒賞學習鋪墊基礎。如學生看到紅色的美術作品,則會想起火焰的具象事物,進而充滿了激情與活力,學生看到藍色的美術作品時,則會想起蔚藍的大海,體會到一種寬廣的意境,很好調動學生的生活意識,對相關美術作品進行鑒賞,進而汲取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與綜合學習實力,達到小學生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目標。未來小學美術教學創新時,教師需全面貫徹德育思想,遵循以人為本教育原則,圍繞學生進行教學模式建構,不斷推動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提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現美術課程教育改革預期目標。
(三)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意識
傳統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采取單一的美術教學策略,導致小學美術課堂單一枯燥,無法很好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主觀意識,使得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止步不前,不利于小學生綜合學習實力的提高。
通過小學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進行對比可知,小學美術作為人文社科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對小學生的思想想象力、邏輯判斷能力、創造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教學作用。在實際美術教學改革工作開展時,教師需主動認知到美術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性。通過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的思維質量進行啟蒙熏陶,陶冶小學生的心靈與情感,通過汲取美術作品的藝術精髓,不斷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進而提高小學生藝術審美能力,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在進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引導時,教師需突出學生美術學習主體性,為學生營造高效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促進學生美術綜合學習實力提升,進而實現小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預期教學目標。
筆者認為小學美術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基于小學生的身心思維認知視域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指導,不能基于成年人的思維視角進行分析,進而給小學生美術學習造成一定壓力。為此,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視角進行合理把握,確保學生可全過程參與到美術欣賞活動當中,全身心沉浸到美術意境當中,進而實現預期美術教學效果,對小學生美術藝術思維進行啟蒙,并逐漸提高學生思維治理。為此,教師可對美術欣賞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方案執行的可操作性,達到預期美術課程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