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哲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能力、文學素養和人文情懷培養的萌芽時期和關鍵階段,因此應該重點關注和探索小學時期語文科目的教學策略。對語文學科來說,在較長時期的實踐與探索中,人們發現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是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但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兩者的結合存在難度,并且未能引起教師足夠的注意。因此,文章將從“讀寫交融”“讀寫共生”角度分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素養的兩個核心內容,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整體,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課改以來,社會對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對能力型人才越來越看重,因此,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的讀寫結合的方式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著重關注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寫作方式與技巧的運用,以及將閱讀和寫作的自然交融,意圖使學生建立一個完善、全面、系統的語文學習體系,形成有邏輯的科學的語文思維模式?;谂囵B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文章將從讀寫結合教學現存問題和有效策略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二、 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讀輕寫和只寫不讀的傳統觀念
重讀輕寫是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方式,教師大多只重視單純的閱讀,而對寫作能力的培養幾乎漠視,更不用說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雖然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傳統觀念,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思想仍然比較廣泛地根植于教師的頭腦中,快速地轉變具有一定難度。另外,對于寫作,在教材和課程設置中都是單獨的一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專門單獨地來講解和練習寫作,先讀材料要求,然后教給學生寫作套路和高分技巧,而完全沒有與閱讀練習在一起,寫作成了一座孤島。
這種觀念的轉變重點在于讓教師意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也說:“讀寫是兩種能力、兩種活動,相輔相成?!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先提高對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文段的閱讀能力,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的語文素養的培養。而只有自己真正寫過作文,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法寫下想要表達的東西,也就能夠增進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教師應該意識到讀和寫的不可分割性,從這點入手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改變傳統重讀輕寫或者只寫不讀的片面教學方式。
(二)教師綜合能力不足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讀寫結合”的新要求,這不同于以往的刷題練習和模板套路,而是真正從能力上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這對于部分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的教師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學思維上始終沒有與新時代的素質教育方法接軌。有的教師敏銳地感受到了讀寫結合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益處,但是對讀寫結合的課程設計能力不足,沒有找到讀寫交融的銜接點,導致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引導是最重要的。漢語是學生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語文,但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輕視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而在這樣的客觀現象中,語文教師并沒有將閱讀和寫作深入結合起來教學,大多流于形式,對閱讀文章中深刻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語言一帶而過,只是讓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生字和答題模板,無法應對靈活變化的閱讀題目。對寫作更是只教授學生“三段式”這樣的模板,而沒有讓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材料,以及寫作的核心是要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對他人、對世界的看法,也可以說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
(三)學生對獨立思考的逃避心理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閱讀和寫作是最具有難度和挑戰性的兩個部分。不同于課文和詩詞的簡單背誦,也不同于對生字、詞語的認識與運用,讀和寫考驗的是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對難點不自覺地逃避是正常的,尤其是小學生本身對于學習的重視程度和主動性就不夠,經常會被一些外部其他非學習的事情吸引注意力和興趣,對閱讀寫作這“難中之難”更是唯恐避之而不及。他們會更愿意花時間去做抄寫、朗讀或者背誦這些不太需要“動腦”的簡單任務,來蒙蔽自己在不斷地學習,但其實他們恰恰沒有關注到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讀寫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要動腦分析和解讀一篇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還要動腦思考寫作的思路,例如寫什么樣的人物事件符合要求、如何引入主題、結尾怎樣升華等。教師不僅要通過內容有趣和形式豐富的課堂讓學生打開心結樂于接近閱讀和寫作,還要培養他們學好這兩個難點的能力。
三、 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方法
針對新課改對學生培養方案的轉變,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以及在上文提到的問題,筆者將從多個方面和角度來探索分析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有效方法,以期給小學語文老師一些教學方式的借鑒,使其能夠通過正確的路徑培養未來的綜合型人才。
(一)利用教材,整合讀寫資源
語文教材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教學的重要依據,新課改以來,語文的課本教材也經歷了改版和完善。教材編排的一個特點就是主題鮮明,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不管是閱讀選文還是寫作練習都表達一個相同的核心觀點,具有前后的連貫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備課的時候應該抓住這個特點和優勢,整體地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安排,在閱讀中滲透寫作,在寫作中聯系閱讀,形成具有互動性質的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材的選文都是比較有針對性的,或是名家名篇,或是優秀文章,都是具有文學性和教育性的內容,教師應該仔細研究教材編排的順序、選文等來梳理清教學脈絡,讓閱讀的文章可以成為寫作積累的素材,也可以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來把握寫作方面的技巧和方法。教材涵蓋面是比較廣泛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好教材,進行資源整合,兼顧閱讀和寫作。
(二)深入閱讀,增強聯想和情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