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觀念的創新以及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意義,并且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重要意義
一、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能夠圍繞教師所給的數學問題進行拓展和思索,結合多方面的知識進行數學問題的多元化解答,這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孩子拓展能力的發展,還能夠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僅僅是在接受知識,他們還要學會自己去思考去體會,才能夠更好地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在日常的應用中才能夠更加的運用自如。
二、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多數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通常使得課堂氛圍過于肅穆、安靜、壓抑,不能夠促進學生的踴躍發言和積極思考,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自信的養成。因此,這就需要小學的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課堂輕松愉悅氛圍的形成,盡可能地輕松愉快,不給學生過度的壓力以及負擔,這樣才能夠使他們更愿意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和發言。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加強數學方面的交流和學習
在小學數學日常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會發現一個普遍情況就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制訂一些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進行數學學科的高效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采取分組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合作,互幫互助,共同促進小學數學學習的進步,以數學為紐帶,讓學生彼此更加熟悉,相互交流,積極溝通,共同投入數學學習之中。在分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營造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為每個小組制定合理高效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指明學習數學的方向,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目的性教學。有針對性地根據各個小組的數學水平和學習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標,并且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交流和學習,更好地實現交際中應用數學,實現理論和實際的緊密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打破學生數學思維慣性,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要讓學生僅局限于簡單的解題和套用公式的學習框架之中,拘泥于慣性的數學思想當中,這對于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都沒有益處。發散思維的培養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原有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從不同的角度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程度進行有效性的培養,進一步增加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許多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常常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針對常見的數學問題就受慣性思維的影響,照搬傳統的應用公式對數學問題進行解答,不能夠深層次的思考數學問題真正的意義,不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多樣化的解答,始終處在解決問題的舒適圈當中,不能夠打破原有的慣性思維,從多種角度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訓練。數學問題解題的思維局限性會大大削弱學生思考研究的能力,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散和創新。因此,在對數學知識進行解決的過程當中,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拓寬解題的思路,真正實現一題多解。
(四)創新數學教學的形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要想轉變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行動。第一,數學教師應當鼓勵和肯定學生勇敢發言,讓學生能夠針對自己不懂的數學知識提出疑問,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思維發展的創新能力,用自己的方法解決相關的數學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對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進行鍛煉。第二,小學數學教師能夠教導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當中尋找多元化的解題模式,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開展學生之間小組交流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第三,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和網絡課堂以及幻燈片等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收集更加充分有趣的數學學習材料,這不僅僅有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增加大量的知識點,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同時還能夠通過網絡課堂以及PPT這種模式,幫助他們進行數學知識的拓展和補充,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好地應對各類的數學難題。有利于他們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和了解,進一步提升對數學問題的解決和探究能力。第四,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當中設計一些巧妙的數學問題,針對教材所學的數學知識,提出一些生活常識類的問題,幫助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創新的興趣。
(五)對傳統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創新教師的教學思維模式
通常情況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習慣在課堂教學當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就會比較被動地接收教師傳輸的相關數學知識。這種情況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的有效性無法提高,學生對于教學的知識吸收效果并不好。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課堂的數學知識,也并不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一定的發散和創新,這就不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并且在現代教育當中,許多數學教師都會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會更加側重于考試內容,并不能讓學生廣泛地接觸他們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這并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吸收數學知識程度的標準,卻不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是將目光局限在成績的提高方面。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不是僅僅拘泥于考試范圍內的數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是將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進行透徹的分析。同時教師還要有效地補充課外的數學常識,這才能夠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不應該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根據現代課本的教學內容以及新的教學標準,制定全新的教學策略,轉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運用更加有趣高效的方法,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開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基于課本知識進行拓展和發散,讓學生了解更加全面的數學知識,拓寬他們數學學習的范圍,并且能夠對教材當中一筆而過的數學知識進行補充和說明。還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知識的學習不那么枯燥,可以使用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而且要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數學問題展開一定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真正對數學知識進行吸收和消化。這才更有利于他們對基礎性的數學知識進行創新和發散。教師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內部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一同解決數學難題,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拓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能夠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創新數學的靈感。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不將課堂教學拘泥于方寸的教室當中,可以開展戶外教學,讓學生走進生活進行課外學習,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六)鼓勵學生學習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都會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并且他們認為數學知識是比較枯燥無聊的。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就要讓他們真正地熱愛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在初級階段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而這一階段需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努力。這就需要教師悉心地幫助和積極地鼓勵,引導學生去不斷地探索數學知識。并且能夠在學生取得一定進步的時候,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和夸獎。同時要在學生遇到數學難關的時候進行耐心地解答和引導,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花費更多的心思,進一步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思維創新的興趣。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教學形式有著直接的關聯。現如今的學生都有比較強大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因此,他們非常希望在學業方面得到教師的認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要不吝嗇地夸獎學生,對于學生的相關數學思考和問題要表示鼓勵。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質疑,才能夠更好地鍛煉他們創新的思維,激發他們創新的興趣。同時可以在課堂當中設定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一定的探討,學生在了解一定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討論發言,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 結束語
小學教師不斷地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激發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的興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林金霞.淺談數學教學中以趣育情[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1):1-2.
[2]馬崇山.關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探討[J].中國教師,2014(S1):1-2.
[3]曹俊.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5(17):1-3.
作者簡介:
柴海燕,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渭陽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