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萍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而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是小學生最基礎的學習階段,因此如何促進小學生的深度學習是小學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深度學習是關于學習層次的一個概念,重點指向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深度學習的重點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促進方法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越來越重視的課題。小學數學知識是相對于其他基礎學科更為抽象的一門理論學科知識,淺度的學習不易于小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使小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能力水平得到雙項提升。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現狀分析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首先,由于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使大部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仍然停留在表面,有些過于形式化,沒有真正掌握數學知識,不會“舉一反三”,距離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仍然有一段距離,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在淺度學習的界面上游走;其次,教師的整體教學過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小學生缺乏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質量和效率;最后,因數學知識本就是一門需要極強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數學的知識點呈現多而繁雜,具有一定碎片化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將數學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有效地組合串聯,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目標多而亂,導致知識的零散化,掌握的知識也不夠扎實和牢固,沒有深入掌握數學的相關知識點。種種原因,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缺乏深度的學習,嚴重阻礙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文化素養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約小學生的發展。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方法
(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工作,為深度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學習,一方面使小學生提前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正式學習時就可以一直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不至于產生學習新知識的恐慌感;另一方面在預習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將知識點進行有效的分類,將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標注,在教師正式講解時重點關注,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為深度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通過勾畫、標注、誦讀等方式熟悉知識,明確課堂基本內容,這是學生接受數學新知識,強化學習效果進行深度學習的第一步,同時通過課前的有效預習,基礎程度好的小學生還可以進行習題的練習學習,通過反復的習題練習進行數學知識的有效鞏固、強化,不斷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力和運用能力,消化所學知識,轉變成為數學能力,強化數學知識的運用力度,為展開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從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增加實踐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著名教育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學習的第一動力,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通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教學活動表明,適當增加一定實踐教學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好奇心較強、活潑好動的階段,實踐教學通過小學生親身實驗的方式,幫助小學生更快速、更直觀地掌握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使學生愿意去學習探索,并為此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動手操作的實踐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教學方式。例如,小學生在學習各種幾何圖形的過程中,會碰到的數學問題如哪種圖形是最穩固的圖形,教師可以此為教學案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引導小學生拿出身邊不同的學具,利用不同的學具擺出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不同的圖形,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小學生就會發現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圖形,然后教師拋出問題,如下:實驗中三角形的穩固與所用的教學材料是否有關系,通過教師的問題,逐步培養小學生深度學習意識,進行自主探索;其次,教師組織小學生用相同的教學材料再次進行圖形穩固性的實驗,驗證是否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圖形,經歷再次的實驗,使小學生的觀點得到有效的驗證,讓小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直觀地、具體地理解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教學活動,幫助小學生鞏固通過實驗得到的數學知識,保證學生實驗的可行性、科學性以及實效性。通過從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角度出發,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增加實踐教學活動的機會,培養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小學生從不斷的教學實驗中發現數學的規律,形成數學能力,能夠更直接體驗到學習小學數學知識所帶來的快樂,不斷獲得學習的樂趣,以此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化、網絡化的不斷普及,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發生轉變,教學資源也因此越來越豐富。基于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把握時代機遇,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資源,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對待一個數學問題采用多種解決方案,引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對開闊小學生的數學視野起到非常大的幫助,既符合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同時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教學意義。例如,教師在為小學生講解看圖列算式的教學過程中,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只能利用有限的課本教材內容和作圖的方式幫助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雖然此種方式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但學習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小學生的掌握情況也不令人滿意,小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存在表面化,沒有真正掌握數學的思維和內在的規律,缺乏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沒有掌握學生深度學習的精髓。而現在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一定程度上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得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進行看圖列算式的練習,通過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不斷觀察,找到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使小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為深度學習做好第一步,同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節約教學時間,使單位時間內教師的教學效率更高;其次為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化、更生動形象,易于被小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的途徑,讓小學生看到視頻中有8個蘋果,小明餓了吃掉其中的2個蘋果,還剩下多少蘋果?利用視頻的直觀化,教師寫出數學算式,如下:8-2=6,以此作為教學實例,小學生能馬上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扎實掌握教師的教學內容,同時幫助小學生“舉一反三”,優化學生深度學習;最后視頻中出現三個勺子,但吃飯的一共有六個人,還需要增加3個勺子,小學生馬上得出數學規律獲得看圖列算式的方法,如下:3+3=6,以此達到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目的。通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想在觀察中不斷碰撞,積極主動尋找數學知識的規律和方法,并在不同的思想方法中不斷延伸思考,將深度學習能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