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鵬蓉
摘 要: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當中,不僅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同時增強學生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前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教師通過不斷優化教學形式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閱讀有效結合,則是文章探究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信息;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一、 引言
初中英語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信息技術,將科技與生活聯系起來。如今英語課程也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體現了對外開放與各國交往的語言工具。語言學習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外語本來欠缺的就是一種良好的語境,去正確地理解和應用一些常識問題,達到有效的交流閱讀。英語教學的核心重點也是英語閱讀,因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的教學重點。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根據閱讀有效創建情境,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的形象生動,課堂也能夠呈現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閱讀效率。
二、 信息技術對于英語閱讀教學的促進意義
(一)信息技術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的作用
1. 現代的信息技術的意義
主要是以多媒體為主要的代表,是對于各種技術的一種集合。它主要包括有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各個素材,通過這些素材應用在課堂當中,有利于學生靈活應用素材,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來進行英語的閱讀教學,能夠對于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是教學過程當中最快速地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的形式,同時有利于讓課堂以更加的豐富,多元化的形式開展教學內容,而學習其實主要是來源于學生自發地想要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的行為。通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在課堂上講講課,一味地灌輸式教學,而英語文章通常非常的繁雜,而且難以理解。對于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仍有困難,很多學生上課時都會感到無聊,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英語課堂上,這就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教學情況。而通過新的信息技術來引入課本,可以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想要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同時創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進行后續的學習。
2. 吸引學生注意力
現代的信息化教育技術主要是容量大,兼容性比較大的特點,將各種教學的信息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有效地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生動,從而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有效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在閱讀理解上也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地創造情境,而情境能幫助學生真正地去理解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同時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始終處于一個良好的英語閱讀氛圍中,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思考與理解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進行試聽素材的展示,能夠有利于學生多元化的去認識英語素材,通過實際所學的英語材料來提高記憶的效果。
(二)多媒體閱讀教學對教師的作用
1. 提升教學水平
課堂是教學的舞臺,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體現出教師的功底,不僅體現的是教師的備課能力,同時在教學教法上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的備課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看教學參考書,而因為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查找與閱讀更多的信息。通過網絡資源共享來充實教學內容,開闊視野,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教學內容也能更加趨向現代化,更加廣泛。
2. 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
從教學規律上看,傳統的教學知識結構比較單一,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信息呈現出多元化的形式,不僅符合現代的教育認知規律,從教學效果上來看,信息技術既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同時也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相互的協作學習,不僅內容上更加充實生動,同時也更加有吸引力,能夠讓學生感興趣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而從教學形式上,信息技術強調以多媒體為主,從根本上也改變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學生,教材的單調格局,總的來說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把教師的角色轉變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操作者。
三、 信息技術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一)優化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效率
1. 改進教學水平
對于初中生來說,剛開始接觸到學習內容時,通常都會有一定的排斥性。而英語課文是語言類,許多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因此就會有很強的陌生感,而對于閱讀來說,往往繁雜且長,讀起來費勁,通常需要長時間集中在閱讀文章當中,耗費的時間也比較多,往往花費的時間多,效果還不好,這就讓很多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其實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最重點的就是要幫助學生聽得懂,在這一前提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情景教學法幫助學生創造一個相應的情境,在對應的環境下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快速地投入學習活動當中。這樣學生在學習閱讀課文時,也能夠更加地投入,以一種輕松的心理去閱讀文章,有利于學生放松心情,愉悅地進行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當中,也能夠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說應用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教一篇新課文時,可以在課文導入前做一些學習活動。比如說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放映一些有趣的圖片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先了解閱讀的背景,讓學生產生興趣,這樣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導入。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的數據來分析閱讀中的句子。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課文也更加容易,對于教師來說也更加有利于教學質量上的提高,相比之下看起來比較長,而且非常繁雜的句子,在一句句的分析下,以及前后對照下就能夠輕松地理解。大多數初中的課文教學都是從閱讀對話開始的,通常是通過兩個人的一段對話來引入閱讀文章,而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詞匯能力,能夠通過詞匯的組合來判斷句子的大致意思,應用多媒體圖片播放的形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同時也能讓學生視覺感受相結合起來,多元化的去認識理解課文,這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記憶句子和單詞意思能夠更加快速方便,同時也能夠高質量地提高教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