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清
摘 要: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想觀念養成的主要時期,這一階段部分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世界觀,所以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后期發展至關重要。文章主要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該采用何種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分析,期望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創新思維能力;初中
一、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樹立創新的思想觀念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只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法律意識才能夠為學生的發展夯實基礎。伴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與日俱增,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加強人才培養就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和學習水平以及創新能力,是每一個教師都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實際應用中為了能夠貫徹落實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設計方案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是在當前實際教學中,該科目的教學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只有注釋企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盡量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性思維。
(一)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觀念有待轉變
新課改落實之后,中國教育部門大力推崇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工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也是教育部門重視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受基層教育等多方面制約因素的影響,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依舊采用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模式落后,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水平。傳統教學模式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是在課堂教學中將單一的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并無法真正地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反而會抑制學生的學習,快樂和學習興趣,這樣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大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沒有真正地從內心上接受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也是采用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在新課改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逐漸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引入創新教學理念,另一方面,教育部門也需要注視企業創新型教學工作的展開,加強創新工作的支持力度,讓廣大教師認識到創新型教學的重要性,充分激發教育工作者的熱情,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沿用。只有不斷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才能夠將創新思維理念真正應用于教育工作之中,如果依舊采用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教育勢必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二)需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創新性
雖然在新課改教學推進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以及學校都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建議,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時依舊是傳統課時,教師就必須在有效的時間內選擇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增加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但是受課程課時的影響,增加課堂內容的創新無疑給學生帶來了更大學習壓力。此外,道德與法制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教材內容較為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而是照本宣科就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讓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講述的內容都是沒有意義的,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無法真正地接受道德與法治課程所傳遞的理念。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才能夠真正地參與到課堂創新之中,最終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實現新課改后的教學目標。
(三)重視起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部分,新課改對學生的重要性多次強調,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快速推進課程進度,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觀學習性,因此,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只有充分帶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與法治觀念,為學生后期的發展和成長打好基礎,也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在后期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起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式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重視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個性都不一樣,所以教師必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盡量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加強與師生之間的溝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建設與落實,對學生后期成長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使學生能夠快速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應該重視起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但能夠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還能夠進一步帶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富有自信和熱情。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心扉,和教師接觸溝通,就必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老師的關系變得更為密切,這樣才能夠有利于教師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情景創新模式的教學,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快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能夠通過設置相應的場景,快速激發生求知欲望,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標。比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珍惜新起點,這一課程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獨自編排情景劇,通過情景劇設置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培養學生發散性的創新思維。當學生剛進入初中階段,所處遇到環境還較為陌生,心理特征也會有所變化,初中階段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從其他角度認識到初中校園的情況,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學校的地理位置,學校的綠化面積以及學校的人文氣息等情況,快速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主動發表自身的想法,通過師生互動的模式,快速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這樣既能夠幫助老師快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還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向,引導學生全方位發展。比如在學習守望精神家園這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搜索與中華民族創造的歷史文明有關的素材,自主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等方式倡導新型文化的魅力,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相關主題的手抄報,設置“守望精神家園”學習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該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加以延伸開展,尊重知識產權,創新文化的實踐活動,在課堂學習以及課后階段內,分享知識產權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學習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如共享單車、高鐵、支付寶等等,創造小的實驗環境,充分展示每一名學生的思維魅力,讓班級內彌漫著自信、向上的學習氛圍。在學習中國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創造思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并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