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祥
摘 要: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已全面推行。在這樣的教育教學環境下,自主探究等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已經逐步得到了教師的普遍認可和實踐。但是從現實的教學效果來看,問題仍然存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從而實現自主探究模式在課堂上更好的應用,也為小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探究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質量不僅影響著學生的考試成績,還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甚至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有所影響。所以強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不僅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使其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同時也使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在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實現了轉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得到了教師的普遍認可和應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教學改革措施缺乏實際效果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教學等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能充分體現教學民主,能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在專業教學能力上存在不足或者是對新教學理念的應用缺乏深入的理解,沒有做到切實的掌握,使得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漸流于形式。其主要表現為課堂時間無法做到有效把控,問題探究不分難易以及交流缺乏平等,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缺乏展示的舞臺,也無法跟上課堂探究的進度。其次,學生學習基礎以及能力上的差別越發明顯。由于教師對于個性化教學方式缺乏正確的認知,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無法保證課堂學習機會的均衡化?;谶@些問題,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整體質量和效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實現自主探究模式在數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教師需要針對當前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探究與改革。
二、 小學數學課堂實施自主探究的意義
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整體環境之下,對于小學的數學學科教學而言,除了學科知識的相關內容以及教學要求之外,還對小學生發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種主要的數學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等數學思維的養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數學思維的形成以及數學能力的強化都需要借助于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來實現。小學生只有在擺脫教師單方面教學的傳統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才更有可能逐步擺脫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角色的依賴,進而使學生自主學習思維和能力的強化成為可能。除了從學習的角度來說,自主探究的數學課堂也是實現小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提升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完善的有效途徑。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開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展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綜合來說,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不僅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方式,同時也是實現小學生個人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途徑,更是實現小學生數學綜合學習意識與能力強化的重要方法。
三、 小學數學課堂實施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創設進行自主探究導入
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是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新興的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主要依據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能力來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所以要開展小學數學的自主探究課堂,其首要的關鍵點在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課堂自主探究的積極性的培養與建立,而數學學習興趣的養成則是提高學生課堂自主探究積極性的基礎。在小學數學的自主探究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最主要的是利用好課堂導入的環節,通過情境創設以及游戲活動等手段來激發小學生對于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具體來說,情境創設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有效導入方式。教師在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可以結合核心知識點的講解或者是生活應用來進行情境的創設。同時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個人興趣與愛好。在情境中可以結合小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或者是視頻片段來講解知識內容,從而更好地起到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作用。這種以應用型情境作為導入的形式還能夠與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銜接,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結合知識內容設計趣味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數學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關聯性,所以教師在學習新知識內容的課堂上可以借助舊知識的復習來進行導入。而在其形式上可以選擇知識競答游戲或者是其他趣味性較強的小組合作游戲。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起到知識導入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實現課堂氛圍的創設準備,有助于學生在后續的自主探究活動中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游戲形式也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為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二)采用小組模式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在采用小組探究教學模式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在利用課堂導入的環節為自主探究活動做好學生學習態度以及課堂教學氛圍等多方面的準備工作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以實現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實際上對于小組合作模式的自主探究教學來說,其小組劃分與設計的理念與當前普遍應用的差異性教學的理念有所區別,也與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學理念不同。在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來實現彼此的學習態度、習慣以及能力等方面的互助互補,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進行小組劃分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班級內學生的觀察結果,按照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以及數學學習基礎,數學學習能力等不同的標準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與部分。其次,教師就可以依據均衡性的原則將屬于不同部分的學生分別安排到每一個小組中,保證每一個小組中都有學習能力較強或者較弱的學生,也有學習積極性較強和不高的學生。這樣能夠盡可能地實現每一個小組在自主探究能力上的均衡,從而實現課堂學習機會的均衡化。而在小組合作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小組中的成員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借助于課堂活動以及探究任務來引導學生實現相互之間的合作。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設計自主探究任務的時候充分考慮知識教學與素質培養這兩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教材知識框架總結的任務,并且引導學生將這一任務交由小組中學習能力不強,基礎較弱但是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來完成。完成這一任務可以幫助這一類型學生打好基礎,理清知識的邏輯框架,同時也能夠避免消耗學習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探究分數出發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環節中,教師則主要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同時由小組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主導整個小組的合作探究。這樣既能夠發揮學生之間的帶動作用,也能夠對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強化。所以科學的分組是實現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模式教學的基礎,也是實現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綜合發展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