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樂
摘 要:當前中國的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改革,教育的改革讓教學變得更加科學合理,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在目前教學模式中,高中化學的教學依舊以學生掌握知識為主,忽略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升,無法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教育的本質無法展示出來。因此,教師要結合SOLO分類理論進行教學,以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方式進行教學,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開展。
關鍵詞:SOLO分類理論;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提升策略
隨著教育的改革,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各大學校在教育教學中要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系。”“核心素養”一詞成為當前教學中的重要教育內容。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核心素養教學貫徹在整個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時,還要學會合理運用知識,促進思維發展、邏輯能力發展,更好地開展化學教學。結合SOLO分類理論進行更好的教學,要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SOLO分類理論的概念
SOLO分類理論的全稱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它的意思是可觀察的學習結果的結構。SOLO分類理論是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比格斯創造的一種學生學業評價方法。在教學中學習結果和教學質量都是根據學生來決定的,在SOLO分類理論中它對學生進行分類,第一個層次指的是前結構,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水平較差,無法理解問題,學生的邏輯混亂,無法給出正確答案;第二個層次指的是單點結構,學生能夠根據簡單的線索和問題進行聯系,在一個線索上直接跳到答案;第三個層次指的是多點結構,學生能夠掌握多個線索知識,但是無法有效結合起來;第四個層次是關聯結構,學生有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線索,而且能夠結合起來學習;第五個層次是抽象拓展結構,學生能夠從更高水平上對問題進行抽象的總結,更加精準地分析問題,并且能夠舉一反三,深化了解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合理地使用SOLO分類理論能夠徹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突破慣有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于對學生的思維培養。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有效,讓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根據化學的五大核心素養進行教學,結合SOLO分類理論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二、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概念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大部分組成。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指的是能夠通過觀察、辨析一定條件下物質的變化,簡單掌握物質變化的分類以及用符號表示出物質的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指要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任何物質的變化都是需要一定條件的。能夠從內、外進行全面的分析,關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轉化,要能夠用對立統一、聯合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進行學習;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指學生能夠根據證據去進行分析推理,驗證證據的真假。而且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各種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關系,構建解決問題的思維體系;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就是要學生能夠提出具有價值意義的化學問題,結合探究目的進行設計實驗,在實驗完成后進行交流探究。要讓學生尊重化學事實,具有獨立思考的創新精神;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指具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要讓學生對真理善于追求,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發展的觀念。
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掌握終身發展以及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落實中國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在化學實驗中不斷地提升自我,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 SOLO分類理論促進化學核心素養提升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SOLO分類理論下,化學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使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讓傳統教學模式得到改善,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式的學習狀態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讓學生積極面對化學教學,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在SOLO分類理論的應用下,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會對化學知識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教學中,要讓學生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多樣化,讓學生的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得到提升。可以創設一個簡單情境開展教學,在圖書館中那么多書,為什么就能準確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書呢?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引入接下來的學習。由生活實際入手進行對圖書的分析,進而掌握分類方法,理解物質分類的意義。要讓學生的思維快速轉動和發散,更好地促進教學的開展。借助SOLO分類理論去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分類,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就像對于一些前結構的學生來說,就先讓學生去了解所學習的化學物質;對于一些多點學生的結構,教師可以讓學生集合化學物質的分類去掌握其中的規律。在教學中要結合SOLO分類理論開展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現有的階段中得到提升,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得到提升,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利用SOLO分析教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開展化學教學前,教師要深度鉆研教材,結合SOLO分類理論對教材進行具體的分析,這樣才能開展更好的教學。在高中化學課本中所包含的內容很多——化學的基本概念、化學的定義、化學計算式、化學實驗以及各種反應規律等一些內容都需要學生去學習掌握,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分層后,再結合SOLO分類理論對課本知識進行分層,能夠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得到更好的學習和應用。而且這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促進教學的開展,更容易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針對化學的整本教材來說,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定義、單位以及化學要素這些屬于單點結構,學生掌握一個線索就可以。化學物質性質、化學性質這些都是多點結構,需要掌握多個線索。而化學反應的規律以及各種化學實驗以及化學實例等這些都屬于關聯結構,需要多個線索互相聯系。教師在化學課本進行分類后,就能更加愛輕松地開展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科學合理,讓學生的學習觀念、推理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SOLO分類理論下,高中化學教學能夠讓學生的綜合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讓煩瑣的化學知識構成完成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讓學生更容易理清化學知識,構建知識的連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