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玲
摘 要:童聲合唱被譽為天籟之音,不僅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情感表達更震撼人心,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是學校美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當前小學合唱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進而導致學生缺乏參與熱情,不利于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不斷優化合唱教學策略,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美育價值,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童聲合唱;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優化策略
一、 引言
童聲合唱被譽為天籟之音,不僅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情感表達更震撼人心,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是學校美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合唱教學作為一種強調群體合作的歌唱藝術形式,一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要求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必須盡量達到音量和諧搭配、音色平穩有力,才可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但是,當前小學合唱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進而導致學生缺乏參與熱情,不利于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不斷優化合唱教學策略,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美育價值,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重要作用
合唱是一種強調合作的群體性藝術,其通常要求由兩個以上的聲部進行組合,并且每一個參與者和音響之間必須達到有機協調,才可以將每一個和弦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合唱教學歷來都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目前,大多數小學生的生活條件都較為優越,再加上許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來自長輩的寵愛,使得許多小學生形成較強的自我意識,普遍缺乏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合唱是一種強調合作的群體性藝術,要求所有合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必須做到步調一致、聽從指揮,才可以獲得更好的合唱效果。因此,學生通過合唱教學可以加強和班級同學之間的分工協作、配合,從而使學生的集體意識得以不斷提升,并且在合唱比賽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第二,有利于擴寬學生想象空間。合唱藝術要求表演者必須充分發揮想象,并且將個人情感融入其中,以便把準確作品的文化內涵展示給聽眾。小學生通過合唱一些具有豐富情感內涵的音樂作品,可以使自身的想象空間得以拓寬,進而不斷提升想象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合唱《送別》這首作品時,可以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力去傾聽、感悟歌詞創設的意境,進而更好地表達歌曲內涵。第三,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并非為了培養專業音樂人才,主要目標在于為小學生提供更多接觸高雅藝術的機會,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例如,通過組織學生合唱《黃河大合唱》這一優秀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創作者對抗戰勝利的信心及濃厚的愛國之情,進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三、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參與興趣普遍不高
小學合唱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要獨立完成自己的演唱內容,而且還需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提高演唱的協調性,從而使演唱的整體效果獲得保證。但是,由于每一個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就需要組織學生對同一首歌曲進行反復練習,尤其是針對較難演唱的音節、音調或者句子更是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去演唱。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反反復復地練唱很容易會導致學生逐步喪失合唱興趣,甚至會由于枯燥乏味而心生厭煩心理,不利于后續合唱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合唱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目前,由于受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當前小學合唱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難以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時需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控制氣息,但許多教師通常只是要求學生進行反復練唱,沒有開展更多元化的聲樂指導教學,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再加上小學生理解能力不高,進而導致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提升合唱教學效果。
(三)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程參與其中,需要對學生的訓練行為和思想動態進行管教,并且給予學生科學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得以積極主動參與到合唱教學中,進而更好地提升合唱教學質量。但是,受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許多學校并沒有配備充足的音樂教師,只能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由于教師專業素養不高,進而影響到合唱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 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質量的優化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學生帶來愉悅的心情,激發音樂學習興趣。有鑒于此,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各種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得以直觀形象地感受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促使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大大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采山》合唱教學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課堂準備好的視頻,向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示大山里的民族風情、自然風光,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然后,給學生播放《采山》合唱視頻,激發學生對合唱的好奇心,使學生逐步提升合唱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合唱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之下有著很大的差異性,不能僅僅重視開展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興趣,教師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應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有鑒于此,廣大一線音樂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實效性,應主動轉變自身教育教學理念,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賞析能力普遍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內容進行簡化,使其契合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更好地推動合唱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國》這一經典愛國曲目時,可以改變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可以采取師生共同合唱、學生自主合唱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各個聲部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合唱的技巧和方法,然后再組織學生開展獨立合唱,從而使學生得以深刻體驗合唱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