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玲 鞠穎 莊麗麗
摘 要 高職英語課程內(nèi)容豐富,包含的主題涉及文化文明、學習生活、科技發(fā)展等各方面,有豐富的思政素材,是實施課程思政的理想平臺。本研究學情出發(fā),展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探索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設(shè)計思政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將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學融入課前、課中、課后的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平時潛移默化的英語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中融入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等方面的指引,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zhì)目標和思政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 高職英語 課程思政 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71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 is rich in content, including the theme of cultural civilization, learning and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ri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which is an ideal platfor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learning situation, this study carries out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 explores how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desig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to each teaching link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tegrate ideals, beliefs and family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into the usual imperceptible English knowledge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課程,更是一門讓學生們了解世界各國文化及掌握交流工具的通識課程,文化性貫穿始終,是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良好平臺。針對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課堂教學,如何重構(gòu)英語教學設(shè)計,課題組展開了一系列的課堂實踐,以下是《新技能英語》第四單元《Fashion》的課堂教學實踐。
1 教學案例的理念
(1)“互聯(lián)網(wǎng)+”理念:在線教學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學習者不一定是在校學生,同時學習者與教師不需要面對面進行授課活動,而是通過網(wǎng)絡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此外,學習者還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隨時隨地開展學習,這樣子可以說是真正打破了線下授課時要考慮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其基本含義是指學校開設(shè)的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三重功能,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罢n程思政”的開展不是說要改變學生所學的專業(yè)課程的本來屬性,也不是要把專業(yè)課改造成思政課模式,而是說要教師充分發(fā)揮所授課程的德育功能,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yè)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因素,將其轉(zhuǎn)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的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和實際應用中融入理想、信念及家國情懷等層面的精神指引。
(3)“自主學習”理論是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帶領(lǐng)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學習是自我、行為和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這一理論對于在“停課不停學”階段的網(wǎng)絡教學中的教師和學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
2 學情與教材分析
我們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主要是面向大一的學生,他們都是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而這些00后高職學生更加注重自我表現(xiàn),集體主義價值觀相對缺乏,同時他們的價值取向多元化,雖然說政治意識薄弱,但是對于公共事件的參與度卻比較高。此外,00后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有時對于是非標準把握卻不太準;他們熱衷追求平等,但負責任的意識相對欠缺。他們生活在經(jīng)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生存網(wǎng)絡化、教育大眾化這樣復雜的大背景下,這些都會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選擇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新技能英語》基礎(chǔ)教程是為學院的藝術(shù)生選擇的教材,他們的英語基礎(chǔ)相對薄弱,思維卻更加活躍,同時他們不愿意接受各種強加的束縛,對于非思政課程的其他公共或?qū)I(yè)課程中明顯的思政元素具有一定的抗拒或者排斥心理。這些都加大了我們英語課程思政的難度。
3 案例的教學設(shè)計
為了更加清楚地展示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我們以教材第四單元Fashion為例,按照英語課程教學安排,結(jié)合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點、語言技能訓練,把教材內(nèi)容重新組合成了三個部分,也就是三次大課,共六個課時。本案例就是這一單元第一次課兩個課時約90分鐘的內(nèi)容。
在教學設(shè)計過程中,我們首先分析單元內(nèi)容:抓單元主題和關(guān)鍵詞,根據(jù)關(guān)鍵詞挖掘思政元素,尋找合適的思政素材,設(shè)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時政熱點、教學內(nèi)容、思政元素三者有機融合,確定本教學主題的關(guān)鍵詞為“時尚元素”“時尚變遷”“中國品牌”“國際品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關(guān)鍵詞,深入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時政元素,選取相應的思政元素:(1)戰(zhàn)“疫”之美:誰是最美、最時尚的人?(2)抗“疫”之聲:林書豪怒懟美國政客;(3)中國品牌、中國制造:通過飛躍品牌發(fā)展史的學習來了解時尚的變遷,加深對中國品牌的認同,深刻理解中國制造的新定義;(4)大國工匠與工匠精神:通過匠人匠心的具體事例,來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學生們爭做大國工匠。
在設(shè)置教學目標時,除了傳統(tǒng)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外,設(shè)置思政目標,即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時尚觀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加深對中國品牌的認同,深刻理解中國制造的新含義;讓學生能夠領(lǐng)悟工匠精神,激發(fā)學生爭做大國工匠的熱情。
4 案例的教學實施過程
4.1課前任務:Before-class activities(思考討論和閱讀任務)
4.1.1 What is fashion?
思考時尚是什么?簡單描述時尚有哪些表現(xiàn)(舉例)?可以讓學生給出自己或是小組認為最時尚的人物代表或照片。
4.1.2閱讀任務
閱讀“飛躍”發(fā)展歷史(圖片+文字);畫出飛躍品牌發(fā)展的時間軸。思考“飛躍”為什么在國外受到歡迎?
在課前任務環(huán)節(jié),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布置任務,首先要求學生思考時尚是什么?可以舉例或簡單描述時尚有哪些表現(xiàn)。其次提供飛躍發(fā)展歷史的相關(guān)文字介紹,讓學生劃出飛躍品牌發(fā)展的時間軸,并思考飛躍為什么在國外受到歡迎?
4.2課中活動In-class activities(五個部分的活動)
4.2.1導入Lead-in
教師對課前任務提問總結(jié):fashion的定義和理解。展示飛躍品牌發(fā)展的時間軸。
4.2.2詞匯學習
聽錄音,學習表達時尚元素詞:necklace,sunglasses,cap,handbag,earrings,clothes,hairstyle,makeup,electronic products,sport.讓學生選出認為體現(xiàn)時尚的因素,就學生的選擇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對于attitude,idea,way of behavior的理解,認識“時尚”。利用學生對時尚和美的認識,引出思政點1。
4.2.3聽說訓練
聽錄音,學習短文中的詞匯、句型,語法。短文中的不同時尚觀。利用短文中提到的林書豪引出思政點2。語法:非限定定語從句。重點詞匯:I like to dress like those stars.中l(wèi)ike的用法。隨堂練習:讓學生用給出的句型,談談對時尚的看法。
4.2.4閱讀
閱讀任務一(Read and Learn:文章通過飛躍品牌來介紹時尚的變遷)閱讀文章,學習詞匯、語法;利用文章中的品牌故事,引出中國制造新定義,即思政點3。短語:tend to,keep coming back,in cycles,out of fashion,extremely popular,stand out.語法:非謂語動詞;完成時態(tài)。
閱讀任務二:(Around the world)。小組學習,每個小組一個品牌段落,提煉中心句,討論國際品牌受歡迎的原因。老師進行總結(jié),利用三個國際品牌導入思政點4。
4.2.5作業(yè)assignment
小組合作,制作海報——建筑行業(yè)中的工匠精神(專業(yè)特色)。讓學生分小組到網(wǎng)絡上查找下列人物故事(詹天佑,梁思成,徐立平)制作宣傳海報,目的就是讓學生體會作為不同時代的匠人,共同擁有的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學習信心,勵志弘揚工匠精神,做新時代的“匠人”。
4.3課后拓展After-class activities
拓展閱讀:名人與時尚。閱讀課本中(Read and Learn)喬布斯與時尚,體會簡潔也是時尚。對比:馬云的時尚觀(利用網(wǎng)絡查找資料)。
觀看視頻:大國工匠徐立平(徐立平:在導彈上“雕刻”火藥的航天人)。
除了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外,在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們布置了小組合作任務,要求每個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分工協(xié)作,制作海報——建筑行業(yè)中的工匠精神,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職業(yè)特色和專業(yè)特色。
學院英語課程思政團隊堅持認為只要能夠明確教學目標,注重教學設(shè)計,適當嵌入思政內(nèi)容,就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5 教學案例反思
(1)本案例的教學設(shè)計,堅持了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jié)合。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師組織實施的,直接對學生進行公開的道德教育的正規(guī)工作方式的總和。后者指的是引導學生在教育性環(huán)境中,直接體現(xiàn)和潛移默化地獲取有益學生個體身心健康和個性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性經(jīng)驗的活動方式及過程。在此,通過慢慢地滲透、把道德教育植根于英語課程之中,通過春風化雨、滴水穿石的方式,實現(xiàn)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
(2)“停課不停學”模塊: 在資源共享課中增加了“停課不停學”模塊,上傳了包含音視頻,文本,圖片,思維導圖等不同學習素材,對于與之相關(guān)的英語詞匯,句子分析,英漢翻譯,作文等語言技能點進行講解,給英語水平好一些的學生多一個選擇,讓他們在平常用的學習平臺上就能夠進行英語學習的拓展,同時也對時事熱點的發(fā)展進行關(guān)注,對國家領(lǐng)導和普通民眾在此期間所做的貢獻有所了解,進一步增強其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3)本案例中團隊充分利用了我們自己建立的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庫,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資源庫的資源。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和結(jié)果。
(4)職業(yè)特色:本案例教學設(shè)計中隨時注意提取中國智造、大國工匠、工匠精神等和我們學校專業(yè)、行業(yè)相關(guān)的思政點,把職業(yè)標準和職業(yè)精神深種到學生的心田,讓他們進一步領(lǐng)悟工匠精神,爭做“工匠”接班人。
項目:2020年度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項目編號2020-ZXGJ-02
參考文獻
[1] 吳鼎民.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套車”構(gòu)想與高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J].江蘇高教,2005:65-67.
[2] 楊廷君.大學英語課程建設(shè)理論與實踐[M].國防大學出版社,2013:25-2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