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劉延湘 楊志華 韓曉芳
摘 要 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責任。“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環境工程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之一,承擔著專業引導的重要作用。在該課程思政教學中,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挖掘該課程的思政資源和內涵,探討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實踐,在實現專業知識教學目標和學生思政教育目標的達成上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水污染控制工程 思政教育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57
Abstract It's one of the crucial responsibilities for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to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professional cours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being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guidance rol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uring the practice,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shaping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mor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connotations were exploited; the practice of merg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into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the combining achievement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targe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target was explored.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target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融入思政的意義
高等學校的使命不僅要育才,更要育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重任,[1]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課程”的拓展,是建構高校大思政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2]高校各專業教師應緊緊抓住課程建設“主戰場”,在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為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正確指導,共同助力學生成長。[3]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學校環境工程的專業核心必修課之一。該課程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水體污染防治技術的基本知識、工程設計和運行管理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了解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選擇、總體布置思路與方法及污水處理技術的最新發展,培養學生應用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知識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問題并提出合適解決方案的能力,為將來從事污水處理的工程設計、運行管理及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論和技術基礎。該課程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最核心的課程之一,對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價值塑造都有著重要影響,承擔著專業引導的重要作用,課程中蘊含著重要的思政資源和內涵,在教學中要致力于探索本課程的思政建設內容,在尊重課程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和深化環境工程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實踐,實現專業知識教學目標和學生思政教育目標的共同達成,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服務和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戰略需要。
2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與思考
2.1 課程思政元素的探索與挖掘
2020年春節前突發新冠疫情,高校教學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在武漢市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水污染控制工程”網絡開課,通過網絡,我們在課堂描述武漢這座城市發生的災難和英勇逆行用生命守護城市的英雄,激發了隔著屏幕的莘莘學子的愛國熱情和前進動力,同學們紛紛表達:雖然現在到不了一線,也還不具備強大的能力奮戰在一線,但我們同樣肩負使命,疫情期間好好學習,做好準備將來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在課程緒論學習部分,我們向學生介紹我國水處理發展的艱難歷程,告訴學生我國水處理是經過無數科學工作者艱苦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基礎,同學們要接過歷史的火炬,肩負責任,任重道遠。
在學習污水出路與排放標準章節時,解讀政策法規,也同時向學生介紹他們熟悉的江河湖泊在治理措施、應急防控、環境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激發他們作為環保人的自豪感和擔當,同時舉例說明導致水體污染嚴重后果的負面案例,讓大家明白保護環境是實實在在每時每刻的努力與責任,需要環保人的專業與堅持,同學們承擔著保護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責任,環保工作需要誠信,需要遵紀守法。
在講解水處理設備設施部分,我們告訴學生,要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水環境保護、水污染處理責任重大,我國水處理技術和設備研發起點低、起步較晚,部分需要借助國外經驗和技術,有些還不具備完全自主研發能力,引導激發同學們刻苦鉆研、投身科研,立志擺脫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困境,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
在講述水處理的理論與技術發展時,我們和學生結合醫療廢水、生活污水及飲用水源的安全防范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拓展。疫情期間確診病例糞便標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意味著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切斷糞口傳播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對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進行安全處置。新冠定點醫院的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術室等醫療廢水要排出,城鎮污水也需要提高處理級別,且在防控期間,民眾大量的消毒水可能也會對地表水帶來一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組織學生深入學習討論,鼓勵他們查閱資料尋找提出解決方案,雖然學生目前的知識結構不足以解決所有現實問題,但是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自信心,大大激發了學生學好本專業的熱情。
2.2 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思路
在課程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的是頂層設計,從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的修訂,課程內容的規劃與設計等方面有意識地將水污染課程思政的元素納入其中,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環節,而教學方式方法則是提高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致力于推進教學改革,特別是要將過去“一言堂”課堂演變為“學習共同體”,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中,通過翻轉課堂、小組討論以及案例教學等方式突出和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例如,針對“活性污泥法發展演變及活性污泥工藝運行與管理中的問題”章節內容,拋出題目,學生結合書本知識,通過廣泛查找閱讀文獻,了解活性污泥方法演變以及我國活性污泥工藝發展歷程,讓學生完成PPT,通過小組討論,并在課堂上演示、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對內容進行整理和升華。這樣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和認知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實現價值觀的自我完善。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專業課教學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德育元素以及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提出和推進,為解決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脫節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
3 結語
高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德育意識和德育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的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因而,專業課教師在強化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要致力于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課程思政是隱形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政課程”,它不是一門單獨的課程,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探索有效的授課方式,將思政道理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合到專業教學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在課程思政內容選擇上要根據不同課程特點,深度挖掘和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凸顯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的價值功能,同時,課程思政的提出與實施,必然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師教案課件、教學方式方法各方面的改革,以達成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內容與精神有效融合。總之,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間斷的挖掘、積累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宮維明.“課程思政”的內在意涵與建設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6):66-69,91.
[2] 焦連志,黃一玲.構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8(3):121.
[3]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