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琳
摘 要 高校課程融合思政教育有其必要性,英語類課程更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合。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利用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等途徑。在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對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思政教育 高校課程 英語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72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courses, and English cours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can take advantage of syllabu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eachers, schools and society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courses; English course
1 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會發展的現實決定課程融入思政教育
在當今社會,信息發展迅速,各種新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迅速接觸外界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沖擊。教師的主戰場就是課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也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是面對新的社會發展形勢必須采取的行動。
1.2 高校英語課程的特點決定課程融入思政教育
高校英語課程有著自己的獨特性,英語課程要介紹和學習外國的語言和文化,在學習外國語言和文化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多種文化現象和不同的思想觀點。所以在高校英語類的課程中,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此外,高校的大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很容易迷失方向。
2 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徑
2.1 明確于教學大綱中
思政教育應明確于教學大綱中。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指導材料,是課程的教學綱要,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在教學大綱中融入思政教育,對整個課程的教學起引導作用,凸顯思政教育在高校英語課程中的重要性。
以英國文學為例,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在英國文學大綱的課程目標中就融合了思政教育。例如在素養目標方面有這樣的表述:具備多元文化的認同感與跨文化交際意識,具備跨文化同理心;提高人文素養,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英國文學課程主要精選了英國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的名篇,旨在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賞析,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和評價詩歌、小說、散文及戲劇的方法,熟悉英國社會、文化與歷史傳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在為學生講英國文學作品的同時,素養目標中就清晰地寫清楚,要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學習文學,可以打開不同國家文學世界的大門,好的文學作品都有相通之處,將中國好的文學作品引入外國作品的學習中,為學生帶來好的英語文學作品同時,也為學生帶來自己國家的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的碰撞和比較中,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也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和文化,增強我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讓更多的學生以中國的文學作品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驕傲。
2.2 融入于教學設計中
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過程的規劃。教學設計可以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來融入思政教育。教學設計要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確定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要實現學習目標,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應該采用什么策略,最后還要考慮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評價。在每一部分中,教師應仔細思考以何種方式在教學設計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
以英國文學為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中國文學與英語文學作品作為對比研究,將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分析,能讓學生在了解英國文學作品的同時也更多地了解相關領域或者相似體裁的中國作品。例如,在講授On His Deceased Wife時,教學目標設置為理解這首歌的大意,并能夠將其與蘇軾的《江城子》做對比分析,了解英國悼亡詩與中國悼亡詩的區別,同時了解中西方關于死亡的不同價值觀。在帶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設計了學生誦讀活動、討論活動、翻譯活動等,讓學生在兩首詩的比較學習中感受不同的文學和文化氛圍,感受英語和漢語不同的魅力。在兩首悼念妻子的詩詞中,學生了解到彌爾頓眼里的妻子是神圣的、純潔的,而蘇軾筆下的妻子是生活化的、親切的,在學生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去發現背后的原因,啟發學生去尋找背后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讓學生不僅僅學到英國的信息,而且更深刻地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思想。
2.3 延伸于課堂教學之外
在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延伸于課堂教學之外,可以延伸到課下教學輔導和答疑中。思政不僅僅可以發生在課堂上,同樣也可以延伸到課下的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情況融入思政,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然后教學活動并不是在課堂上就結束,整個教學活動會延伸到課下。課下的學生活動自主性強,自由度高,同樣也需要教師的指導,甚至課下的教學輔導和答疑中教師的作用會更重要。在課下的教學輔導和教學答疑中教師也應注意思政教育。
離開教室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的結束,學生在課下的活動同樣需要教師思想方面的引導。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比較緊密,同時在各種新媒體出現的形勢下每天都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觀念,離開課堂后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是學生思想活動最為豐富的階段,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學習中的疑問進行解答,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思想上的問題,能夠在他們的思想出現小問題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引導,有利于學生科學價值觀的養成。
3 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義
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對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青年是祖國的希望,青年強則國家強,對即將步入社會、參加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的大學生們進行思政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學生自身的成才和成長。只有大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在未來不負青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工作有利于教師素養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在進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進行思考,結合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做出最科學的設計和安排,這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講授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如何巧妙融入思政教育是一個挑戰。同時,課堂教學融入思政,要求教師對各種政治政策等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教師的知識信息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高校英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注意事項
第一,不能生搬硬套,影響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融入思政教育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機械地加入教學環節中,不恰當的加入思政元素會影響本身的教學效果。思政教育的融合應該是潛移默化,與教學融為一體的,不應為了思政而思政,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第二,符合本專業和本課程的特點。思政教育必須結合本專業和本課程的特點來設計,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符合本專業和本課程特點的思政教育,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受到感染,教學效果和引導效果會更好,這樣才能在進行思政教育的同時,又能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
高校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必然趨勢,尤其對于高校英語課程來說,由于其專業特點和學科特點,在其中融入課程思政更為必要。在融合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仔細研究教學大綱,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將課堂上的思政教育與課下的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這對于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都有著重要的發展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平,王聿良,等.“大學英語”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程學院學報,2018(10):137-140.
[2] 王覓.大學英語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滲透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74-78.
[3] 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