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彪
【摘? ? 要】初中地理是一門文理性質都很強的學科,不僅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記憶,并且許多知識比較抽象,不易于理解,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許多學生對學習地理沒有興趣,地理課堂也因此變得沉悶,效率不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快樂學地理,筆者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學改革? 快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133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之所以學習地理積極性不高,成績提高很慢,就是因為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缺乏興趣。對于學生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因此,作為教師,在地理教學實踐中要善于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要上好第一節地理課。進入初中以來,學生需要面對的科目多了很多,面對更大的課程壓力,學生容易受先入為主思想的影響,如果第一節地理課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自然興致不高。在第一節地理課上,教師要簡潔、生動、系統地向學生介紹這門課程,多用有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例如,問學生一些身邊發生的有趣的地理現象,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為什么有白天黑夜,等等。讓學生明白他們想知道的知識都能從地理課上得到答案。這樣就會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深深的期待和渴望。此外,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導入工作。教師在每節地理課上都要做好新課導入工作。教師要認真備課,將導入做到生動有趣。比如,教師可以用提問問題、讓學生分享自然現象的形式開頭,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設計課堂導入時,要注意從學生的需要和課程特點出發,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到地理課堂中去。不僅如此,地理教材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插圖、地圖、實驗等,教師要好好利用,用這些新穎的表現方式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二、轉變教學方式
轉變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打造快樂地理課堂的關鍵一環。課堂教學是當今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學生和教材,教師根據教材安排教學內容,然后向學生傳達。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雖然利于知識的傳播,但是容易造成地理課堂沉悶枯燥,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中,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講到哪里,學生聽到哪里。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學習地理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想讓地理課堂充滿快樂和活力,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1.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轉變教學方式的基礎,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講下聽”的模式使得教師高高在上,處理不當會出現師生關系緊張的情況。作為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敬業的表現。首先,教師要微笑教學。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向學生微笑,是對學生的鼓勵和支持,可以消除學生面對地理課程的緊張感。特別是在講授抽象地理知識的部分,教師的這種態度可以讓學生更有信心。其次,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材內容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本身,與學生多多交流與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狀況,取得學生的信任,增進師生感情。
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比較簡單,并且一般具有“愛屋及烏”的思想,如果喜歡授課教師,就會對其教授的科目多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在地理教學中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豐富課堂形式。教學組織形式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豐富的課堂形式能夠改變以往地理課堂沉悶的現象,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地理。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講授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新課程改革要求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思想,摒棄陳舊的方式,尋求新思想、新方法,豐富課堂形式,把快樂帶進地理課堂。
首先,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學是一種雙向性的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用豐富的課堂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不要一味地進行講解,盡量減少課堂上講的時間,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學生進行互動等。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隨時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回答,讓學生把注意力轉向教材和課堂。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狀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節奏。
其次,課堂形式要注意靈活性和互動性。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做好備課工作,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新觀念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而是應該包括導入、提問、講授、討論、總結等幾個部分,作為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這些部分,對整堂課的進行狀況都做到心中有數,并且注意靈活性,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對教學程序做出及時的調整和更改。
最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多種教學形式并用,如討論法、問題導入法、自主探究法等,讓地理課堂變得更有活力,讓學生快樂學習地理。
三、轉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使得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受到沖擊,一些新思想和新觀念深入人心。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師擁有決定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步驟等,但是教師要意識到,如果想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的主體,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除了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是不能忽略的一部分。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課下復習鞏固等。首先,預習是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新課開始前進行預習,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明確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找到自己的薄弱點,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所放矢,更加有針對性。其次,在聽課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做好聆聽者,認真聽教師講解,還要注意養成邊聽邊思考的習慣。思考是發揮主動性的表現,通過思考能夠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有一個提高,也是發展思維的重要過程。最后,教師還要督促學生課下及時鞏固,溫故而知新,這樣學習的知識才不易遺忘。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地理課堂充滿快樂的方式多種多樣,作為教師,不能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停步不前,而是要努力探索,積極實踐,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快樂學習地理,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