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科學技術的日益推動,高等院校數字化建設的發展速度,信息化環境促進了審計的更新換代,同時,對高等院校的審計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化審計平臺作為構成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關聯性分析,從而使數據不再獨立,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審計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點,只有做好審計工作,才能確保學校的長遠穩定發展。本文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高校內部審計數字化平臺建設的現狀,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框架結構和高校數字化審計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關鍵詞:高等學校;數字化審計;平臺構建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39
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國對教育行業的日漸重視,2020年4月7日,網信辦《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發布,數字化轉型成為新主題,數字化生態時期到來。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數字被列為核心生產要素之一“新基建”的投入只是前奏,“新基建”上面流動的都將成為數據資產,最終探索出價值變現途徑。2020年9月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布了《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建立公辦高校審計數據報送機制的通知》公辦高校要建立大數據庫,為以后審計平臺的建立提供了便利。
為了推進數字化校園的快速發展,審計部門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新信息時代中取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并形成了以數字化為導向,實現了大數據網絡信息技術與審計管理相結合的全新的信息管理模式,通過以傳統審計為管理理念,融合先進的數字化信息技術,為高校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構建提供理論基礎。
1 數字化審計平臺的建設現狀
1.1 審計建設平臺的理論分析
大數據審計是現代審計發展的重要歷程,是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迅速發展的一種審計監督方式。大數據審計是以專業審計主體為背景,基于審計大數據的采集、分析、管理和工作模塊,更深程度的探索大數據審計平臺的建設。
目前,我國數字化校園主要是依托網絡信息化管理方法和軟件工具,建立一個以傳統校園模式為基礎的數字化空間,從而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資產、財務通用智慧化校園平臺,使數字化技術應用更加便利,更好的服務師生。高校的數字化審計平臺,主要是以互聯網技術為重要手段,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構建運用科技輔助審計手段,建立聯網審計系統平臺。建立數字化審計平臺有利于實現審計全覆蓋,使審計監督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治理,更加精細落實審計數據整理工作。
目前,國內關于審計數據化的研究主要分為了兩部分:一是大數據對傳統審計的影響。大數據技術對審計過程、審計內容、取證模式、報告方式等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魏建祥,2016);二是大數據背景下審計模式與方式的變革。目前大數據審計的理論研究,都是基于社會科學類的,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僅僅是對審計理論的論述,對于大數據技術和理論審計結合的研究文獻較少,且不夠深入。在未來的研究中,大數據審計基于工程研究,結合大數據挖掘等專業技術,實現數字化審計的飛躍發展。
1.2 審計模式的特點
1.2.1 非現場審計
高校由于一校兩區辦學,人員不固定在特定地點辦公室,數據收集困難,時限較長。數字化審計平臺可以通過調用被審計對象的相關數據,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快速定位被審計對象,從而大部分工作實現了在線審計,減少了現場審計的時間,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效率,將數字化審計平臺效果發揮到最大化。
1.2.2 智能審計
數字化審計平臺主要依托于數據挖掘分析、云數據庫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發掘式、探索式審計,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擴大了審計范圍及探索深度,挖掘潛在風險,提前規避,提高審計發現能力。
2 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框架結構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審計平臺依附于智慧校園平臺,主要服務于學院審計工作,為開展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工程項目審計提供便利,響應浙江省教育廳建立公辦高校審計數據政策號召,參考江蘇省內部審計平臺建設,結合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建立數字化審計平臺的結構框架。數字化審計平臺主要包括審計資源管理模塊、審計項目管理模塊和審計工作模塊(圖1數字化審計平臺系統框架圖)。
2.1 審計資源管理模塊
主要包括登錄項目、已完成事項、待辦事項、通知公告和相關下載等。通過分配不同的權限給不同角色的登錄人。如總務處有查詢、提交有效期內的結算文件,查詢結算審計進度等權限;相關部門設置專門的負責人,可以及時查閱審計相關年度,干部離任審計、在職期間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的審計報告;資料送審人員只有錄入數據的資格,審計處領導有審批修改的權限,因為角色的不同設置不同顏色的分組,分配不同的權限。
2.2 審計項目管理模塊
高校的審計項目主要分為工程審計和財務審計兩大類。工程審計分為了基建工程審計和修繕工程審計;財務審計包括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專項審計。項目管理模塊是實現審計流程的作業處理。其中工程審計從項目的建立、費用的來源截止時間、竣工驗收完成、結算提交等流程,通過工程審計人員審核,確定資料完整,時間節點合理,審批同意后將資料報送。
財務審計從年度的審計計劃的確定、審計項目的建立、審計方案實施的編制、審計通知書的形成和審計整改報告的提交等一系列的流程,通過層層的審核,形成電子工作底稿。如果是未完成事項,都會在待辦事項中顯示,并在截止辦理時間前設置預警信息,方便審計負責人員統一信息,及時督促辦理。
2.3 審計作業模塊
在數字經濟時代,審計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實施聯網審計,強化“過程審計”而非“結果審計”,加強業務工作中的審計,實現動態審計跟蹤,及時發現異常交易,為現場審計提供指引作用,提高審計的服務效率。審計作業模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財務數據準備、審計數據準備、審計作業和分析工具模塊。是審計系統的核心內容,所有的數據處理都要通過此模塊實現。
2.3.1 財務數據準備
財務數據將通過與財務系統數據整合,綜合不同的數據集,廣泛收集相關信息,建立數據庫,全方面逐步實現不在通過翻閱傳統的紙質報銷憑證實現審計。
2.3.2 審計數據準備
數據準備階段主要是針對被審計對象的數據整合,在確定被審計對象以后,通過數字化審計平臺,運用數據庫進行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進行分類統計,如被審計對象涉及物資采購,需提前從平臺調出相關報表;若是涉及資產項目,需要從資產管理平臺,調用相關的數據,確保審計時,數據已經準備充分,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3.3 審計作業
通過前期財務數據準備和審計數據準備階段,審計作業時,相關審計人員分配翻閱查找審計數據權限,通過審計數據和財務數據的運用,對被人員進行審計,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審計作業模塊是整個審計工作的重點,也是審計工作的難點,專業的人員通過網上數據的整理收集,最后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深入,當事人進行溝通,及時取證,才能確保審計作業的順利完成。
2.3.4 分析工具
通過分析工具,如查詢、財務分析、審計報表和收支經費一覽表、工程結算定案表等。在進行相關部門審計時,可通過調取不同部門的數據,與財務分析報表進行對比,快速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對學校工程項目與采購合同進行對比,對工程結算審計審減率進行統計。
3 高校數字化審計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審計隊伍的專業性有待提高
數據的信息化是大數據時代最為顯著的特征,這將對高校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但是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對于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更為看重,有著更大的需求,并沒有注重培養審計人員處理數據化和信息化業務的水平。在數字化平臺建立后,審計部門不僅需要有傳統知識體系的審計人員,更需要有大數據技術處理和應用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專業人員的技術匱乏也會影響大數據平臺的應用與發展,對于目前高校的審計隊伍而言,必須要將單一的傳統審計的財務會計人員逐步培養成綜合型、高素質、多方面發展的數字化審計人才。
3.2 審計平臺建設不夠完善
目前,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應用還不夠廣泛,發展時間較短,軟件開發也不夠成熟。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數字化審計平臺,技術人員就必須夯實專業知識,建立好大數據基礎庫,熟練運用數據化平臺,對于平臺的構建要更加的完善,可操作性提高,使相關人員使用平臺操作更加便捷,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除此之外,數字化審計平臺及其網絡環境的穩定性,也對審計工作的全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對高校的網絡系統有了更高的要求,網絡部門要做好系統平臺的維修及升級運營管理,增加成本的投入,同時,對于網絡技術人員的專業性也有了更高難度的要求。高校的數字化平臺建立,現在才剛剛邁出一小步,未來的發展更需要數字化平臺的成熟和完善。
3.3 大數據處理技術仍需加強
數字化審計平臺建立完成后,在進行數字化審計時,需要對被審計對象的信息和資料進行調用,還需要對大量的圖片及影像資料進行整理,這種情況下,需要審計人員能夠掌握熟練的數據處理技術,能及時的對重要的數據進行篩選和整理。現在的數字化信息技術和審計技術還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審計系統是無法滿足審計的全部工作需要的,從而導致不能對被審計對象的審計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審計工作將會流于表面。同時,審計系統如果版本過低,平臺數據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會給審計工作帶來未知的隱患和風險。
參考文獻
[1]劉曉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數據式審計模式的創新與變革[J].時代金融,2020,(09):134-135.
[2]古佳鑫.數字化審計平臺構建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學,2017.
[3]曾梅.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內部審計模式創新與難點探究[J].龍巖學院學報,2018,36(02):131-136.
[4]潘春花.大數據與云計算環境下高校審計模式轉變研究[J].審計月刊,2017,(07):40-41.
基金項目:高校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構建與研究—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S200108)。
作者簡介:李婷(1990-),女,漢族,河北邢臺人,研究生,審計,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建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