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雯
【摘要】剪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同時剪紙能使我們學生手腦并用有助于開發智力;培養提高學生學習對于美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同時,開發剪紙藝術課的道德教育功能,實現德育貫穿于剪紙藝教學全過程。通過剪紙藝術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合作意識、校本剪紙藝術課程,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審美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剪紙教學;德育功能;培養
藝術文化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家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剪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民族特色強烈,鄉土氣息濃厚,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為傳承傳統民間藝術,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和藝術美育,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我校將剪紙作為藝術教育特色項目,立足當地資源開展剪紙教學活動。通過剪紙藝術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合作意識、校本剪紙藝術課程,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審美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潛移默化,在剪紙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剪紙不僅是中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之一,而且在世界上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我們的先輩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理想的寄托,用勤勞、靈巧的雙手創作了許許多多淳樸厚實、多姿多彩的藝術作品。
中國的剪紙藝術具有獨特的道德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的良好思想品質,并在心中激發愛國熱情。我們經常搜集關于剪紙的民間故事作為介紹新課程的紐帶,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剪紙創作者的獨特理念和精湛的剪紙技法,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二、知行結合,利用剪紙教學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在剪紙教學中,動手操作是剪紙教育的基礎,要把思想教育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以及技能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實踐與教育的統一。每節剪紙課,我們都以桌椅擺放、整理工具、清理現場等環節,自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中國剪紙課堂上,教師可以事先進行通知我們學生帶好剪刀、刻刀、墊板等工具,并要求每組準備工作一個塑料袋。在課堂上,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剪紙作品,讓學生欣賞和感受中國古代民族藝術的魅力,同時教學生如何制作剪紙,在制作之前,專門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為什么準備的廢物收納袋呢?”等問題設計中讓學生認識到,在剪紙過程中,要及時收集廢紙,以免污染環境等。在剪紙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而且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要完成一幅完美的剪紙作品,都要精心地描繪、細致地剪刻、耐心地裱貼,每一步都來不得半點馬虎粗心,久而久之,學生都養成了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學生把剪紙需要的五“心”(即耐心、細心、專心、恒心、用心)潛移默化地運用在自己平常的學習中,促進了各門學科的學習。 知行結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群策群力,利用剪紙教學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由于父母的溺愛和呵護,學生在家里經常衣服伸手,飯要張開嘴,生活能力差,勞動意識薄弱,以自我為中心。學校進行日常的教育中,怎樣才能教育他們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學會理解學習他人、欣賞他人、與他人共處的合作儀式呢?
因此,我們很好地利用剪紙藝術課實踐性強的特點,培養提高學生與他人進行合作的意識。在我校校本課程剪紙藝術的基礎上,結合德育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通過一系列實踐,探索了在剪紙活動中培養小學生合作能力的方法,培養小學生在剪紙活動中的合作能力方面,我們采取了多項措施。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動手進行嘗試,看看自己在使用剪紙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方面問題,教師不失時機地布置了一項小組交流合作完成的任務:小組其他同學之間共同參與討論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同學們有的躍躍欲試,并在組內大家商量,把學生的剪紙興趣不斷提高;有的認真聽去意見;有的及時記錄大家的意見……孩子們學會了在這種興趣的氛圍中傾聽,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培養了學生在團體中的合作精神。
四、刻苦鉆研,結合剪紙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剪紙實踐活動,我們也要還給學生可以自由、自主的活動發展空間,充分挖掘培養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盡情地抒發對藝術的感受。比如,老師可以把剪紙作品提供給學生觀察,讓學生用問題主動發現剪紙的奧秘,因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從觀察中找出剪切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再如,教師我們可以在課前布置一個學生,用各種技術手段去搜集和學習有關剪紙的知識,如:查閱相關書籍、上網等。這不僅培養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在發現過程中熱愛祖國的文化藝術。你也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交換收集的剪紙材料和相關作品,讓他們享受資源共享的樂趣。剪紙教學中要有效合理利用導入環節,激發我們學生進行學習新技能的興趣和欲望,培養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探究意識。
比如老師教“切窗花”的時候,先用多媒體播放大量窗花的例子。伴隨著悠揚的音樂,鏡頭里閃現出美麗的窗花,然后老師問:“大家都在那里見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他們在東北一些餐館和電視上都看到過,老師繼續問:“你們一定很想知道這些漂亮的窗花是怎么做出來的。”那就可以請你把工具筐中的成品打開來進行研究分析一下吧!這時,學生們立刻迫不及待地介入了調查。在課堂上,同學們都是動手動腦的,不僅按照老師發出的流程圖剪下了大量的作業,有的同學還進行了創新,做出了不同形式的窗口。
五、堅持不懈,利用剪紙教學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為了完成一件完美的剪紙作品,學生要仔細描繪,仔細切割和雕刻,耐心地安裝,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大意。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堅持不懈的態度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比如,在剪紙課上,使用剪刀和鋒利的刀具很難掌握,稍微粗心大意,可能作品就會失敗,老師運用多媒體演示工具使用時要講解注意問題,讓學生試試。但是,有些學生在處理一些小問題時仍然會犯錯誤。有些學生可能連續失敗幾次,變得有點泄氣。這時,老師建議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幫助學習,并在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大大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這樣,許多同學克服了困難,大家更加有成就感。
六、勇于實踐,利用剪紙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剪紙社團除了可以進行日常的剪紙教學活動外,還依據國內外大事、學校的重大活動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創作,為了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利用家長開放日,舉行學生和家長現場剪紙親子活動,一幅副生動創新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眼前。
在剪紙活動的影響下,學生的自我約束得到了增強,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教育工作再上臺階,我們通過師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創新能力上下功夫。比如老師在講授《學剪紙》時精心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練習掌握使用切刀的要領,同時還可以進行模擬設計競賽:即啟發學生使用切刀從彩紙上剪下各種圖形。把單調乏味的操作變成有趣的練習。這一教學環節的精細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再學習的強烈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對直觀事物到抽象思維的聯系和概括,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探索小學剪紙藝術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對促進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把我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相關知識作為我校特色校本課程,弘揚愛國愛校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發掘學生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的潛力,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對此,我校繼續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將德育教育與美術剪紙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和道德情操,內化成自覺行為和高尚道德情感,共創美好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田麗.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作用及措施[J].時代教育,2016(18).
[2]孔艷.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6,32(02).
[3]陳雪瑤.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意義和實踐價值[J].美術教育研究,20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