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軍
【摘? ? 要】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其中,自我反思能力作為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亦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予以培育。本文通過探析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育方略,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教學;自我反思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18-0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 Reflection Ability in High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Guanjiagou Primary School, Zuitou Township,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Yingjun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Lide, and teachers shoul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teaching activities. Among them, self-reflection ability, as a core quality that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also needs to be cultivated by teacher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reflection ability in the high-level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dvanced teaching; Self reflection ability
自我反思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能從主觀出發針對學習實踐歷程進行總結、分析、歸納、思考、探究,在此基礎上獲取知識并累計實踐經驗的能力。然而,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卻存在缺乏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育意識、教法陳舊、評價滯后問題,降低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育質量。基于此,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助力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穩健發展,探析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育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習效率
反思能力在主觀思維加持下產生,學生反思自省主要是對課堂上經歷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在此基礎上夯實學習基礎,明晰學習短板,并提出問題,與師生深入討論,旨在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所學內容,有利于提供均等學習機會。基于此,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教師側重培育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能夠激活學生思維,體現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學生實際,隨時調整教學計劃,提高其學習效率,能夠有效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二)拓寬育人渠道
與低年級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學習基礎,能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為培育學生數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學生數感、符號意識、計算能力等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是其中的有力舉措。為此,教師應當豐富育人手段,將低年級教學方法與高段教學方法相區分,有效拓寬育人渠道,以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為出發點,引入更多教育方法、教學思想,繼而提高小學數學高段教學改革質量。
二、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養的難題
(一)缺乏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育意識
教學意識對教學行為產生深遠影響,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改變授課態度,深入解讀立德樹人的內涵,在此前提下從學生行為習慣、思維能力、價值觀念等方向出發,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受固有教育理念影響,部分教師仍過于強調自身在授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輕視學生反思自省的重要性,未能有效引領學生回顧思考、總結歸納、質疑提問,影響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育成效。
(二)教學方法陳舊
優質教學方法是搭建在學生與數學課堂之間的橋梁,能助力學生徜徉知識海洋,提升自我反思能力,然而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未能將低年級教學與高年級教學相區別,雖展開教改工作,但未能改變“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本質特征,學生學習實踐仍較為被動,無法有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三)教育評價滯后
教育評價是育人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課上表現,將教育評價視為維持課堂秩序及考試成績的方法,未能將教育評價與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關聯在一起,使教育評價出現滯后于教學活動的現象,不利于落實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育目標。
三、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養路徑
(一)樹立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教學意識
教師需在展開高段教學活動前調整育人思路,將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發展滲透在教學方案中,加強教學設計,做好育人規劃。同時,根據學生課上表現,及時改進育人對策,賦予高段數學教學活動靈活性、生本性、綜合性,為學生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解簡易方程”教學時可將理解方程意義、解及解方程概念、明晰等式及方程之間的關系視為教學目標,除規設知識性目標外,還需制定能力性目標,即提升學生反思自省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如題:小紅去超市買葡萄,給收銀員100元,找了她30元,已知葡萄7元一斤,請問小紅買了多少斤葡萄?教師應在給學生提煉已知條件及分析數量關系時間前提下,鼓勵學生列出算式,而后想辦法驗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有的學生想到將未知數x帶入算式再次計算,若等式兩邊數量相同則計算正確,其中學生驗證計算結果正確性的過程,就是培育學生反思自省能力的過程,同時還可引領學生養成良好解題習慣,通過驗算提高計算正確率。
(二)優化教學方法
為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育質量,教師需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復習教學時,可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梯形面積的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視為關鍵詞,即思維導圖構設基點,引領學生自主反思,調用發散思維回憶知識要點并填充導圖,在此前提下幫助學生牢記數學基礎知識,同時看到自身階段性學習盲區。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找準知識溫習著力點,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復習總結良機,繼而達到復習教學的目的,其中學生填充導圖的過程,就是培育學生反思自省能力的過程。再如,教師在進行“統計”教學時,可運用實踐教學法,鼓勵學生圍繞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統計,如“本班同學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前3名”“學生穿名牌衣服占比”“家長年均陪伴學生過周末次數”等,在興趣趨勢下完成統計任務。在此前提下,教師可引領學生針對數據加以剖析,培育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同時規設探討性議題,如“你為什么想要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統計活動,你通過統計有哪些收獲”等,引領學生自省反思,以“學生穿名牌衣服占比”統計為例,通過統計發現部分學生過度追求名牌,消費觀念扭曲,未能做到勤儉節約。為此,教師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改掉虛榮壞習慣,在實踐活動中汲取成長養分,有效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使數學實踐教學活動更有意義。
(三)加強教育評價
為提高教育評價質量,通過教評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教師需賦予教評靈活性、生本性、針對性,使教評更具有效性。例如,教師在進行“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教學時,會率先講解例題,而后給學生出題,如“10/9×5/2=、2/5×7/6=、9×2/5=”等,在學生計算完畢后教師給出正確結果,并給學生5~10分鐘,根據結果再次算題,反思算錯題的原因,鼓勵學生分享反思成果。有些學生表示在計算過程中未能及時約分,還有些學生表示分數乘整數時未能做到分母不變,教師則可以針對學生反思后得到的成果進行評價,一方面肯定學生學習收獲,另一方面補全分數乘法法則相關內容,使教學評價活動更具知識性、生本性,有效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期間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成果的過程,就是參與教評活動的過程,此過程的順利開展,能夠營建師生互動良好氛圍,助力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及心理狀態。教師還應當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實踐中的活躍度更高,繼而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具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及擴寬育人渠道的必要性。基于此,教師需樹立培育學生自我反思能力教學意識,在教學設計中滲透該能力,多角度培育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時,教師需加強教育評價,通過教評鼓勵學生反思自省,在此基礎上維系良好師生關系,為教師改進小學高段數學教學對策提供依據,使學生能不斷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玉芬.小學數學高段復習課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5).
[2]吳海文.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以小學數學高段復習課為例[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0(02).
[3]孫糲.小學數學高段復習課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2).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