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初中階段,語文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樣也是一項具有難點的教學內容。學生從小的語文基礎非常重要,初中時期的語文學習往往會影響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如何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便成了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從多個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以期為語文教學的發展助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119-02
Talking about Improv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Core Literacy in Multiple Dimensions
(Chongwen Middle School, Longxi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YU Xiaoqiang
【Abstract】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and it is also a difficult teaching content. The language foundation of students from an early age is very important. Chines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ten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Chinese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has become a very worthy question.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z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from multiple angles, with a view to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ore literacy; Methods and measures
想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改善現有的語文教學方式,就要著眼于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從學生表現出的短板中找到突破口,為學生制定更加契合他們自身的語文學習方式。在了解初中語文課堂現狀后,再結合語文核心素養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缺乏感染力
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板塊,但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其方法缺乏感染力。在閱讀訓練中,學生需要深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從而理解文章作者想表達的核心內容,因此把握文章感情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學習能力。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這一能力的重要性,更注重培養學生對文章核心內容的理解能力,不重視對文章表達的情感進行講解。這樣會使得學生對閱讀的情緒不高,難以與作者產生共鳴,情感把握的能力也因此較為薄弱。這樣的課堂會缺乏感染力,學生的閱讀訓練也會顯得較為枯燥,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課堂較為沉悶枯燥
語文作為一門文學語言類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枯燥沉悶的現象。由于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大量需要記背的內容,教師如果在教學時并沒有教給學生更好的理解與記憶的方式,讓學生光靠“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就會大大降低學生上課的興趣度,“死記硬背”的方式也會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難度,不利于他們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此外,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課本,很少對學生進行拓展與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學習范圍較局限,其創新能力因此得不到有效培養,學習興趣較弱。
(三)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還沿用曾經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思想,沒有及時進行創新,也沒有結合目前在教學中有著積極作用的多媒體與網絡等軟件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很難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依然把自己放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學生幾乎完全跟隨教師的思想與節奏進行學習,缺少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也沒有完全融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課堂氛圍不佳,最終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學習掌握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要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每一個學科都有不同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在某一科目的學習過程中,為了獲得更理想的成績而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這種綜合性的能力不單指在這一科目學習中獲取的知識,更包括相關的學習技能、學習思想、學習能力等。
而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素養包括書本上的重點知識內容、對文章的情感理解、閱讀寫作過程中的應用技能、對語文學習的整體態度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逐漸完善的價值觀等。擁有了這些素養,學生可以有效提升語文學習的水平與能力。而將這些素養加以歸納與總結,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描述為兩個內容:語言能力與人文修養。語言能力包括語文學習技能、對文章的情感把握能力與寫作當中駕馭文字的能力,語言能力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最容易表現出來的外在能力,通過考試、訓練等方式直接反映。語言能力也可以理解為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必備的個人能力,在語文考試中能取得較高成績的學生往往具備較為優秀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教師的培養重點與學生自身的學習重點。而語文素養的另一個內容——人文修養很容易被教師與學生忽略。人文修養在語文學習當中也非常重要,通過語文學習,學生的品質性格將能得到良好的培養,為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三觀,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
三、在閱讀教學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豐富課文的表現形式
課文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往往只集中于書本,為學生拓展補充的內容很少,使得課堂較為枯燥且刻板。一些詩歌、文言文的學習難度很大,學生如果僅憑借書本與教師的解釋,很難對課文產生豐富的認識與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設備,豐富課文的表現形式,將課文內容與書本剝離開來,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將其呈現,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引起學生的共鳴,也為學生補充了課本以外的內容,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改善傳統教學模式
以課文學習為例,傳統課堂中,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模式往往較單一,教師的教學過程缺乏新意,難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課堂導入形式,用游戲、笑話、熱點新聞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并在互動過程中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四、在寫作教學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借助閱讀過程中的有用技巧
為幫助學生學習有用的寫作技巧,加強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閱讀練習中積累寫作素材,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對“好詞好句”的摘抄,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進行積極分享與引導,例如在引導學生把握一篇文章的整體感情基調時,可以從一些關鍵字詞入手,這些關鍵詞詞語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研究特定詞語的感情色彩,往往能快速推斷出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會漸漸發現,相同情感的抒發往往都集中于相同的意象。
(二)加入讀寫結合的訓練模式
在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訓練后,教師可以提取文章中的一個關鍵元素,讓學生圍繞這個為中心來進行一次寫作訓練,這樣也是對學生閱讀訓練的一個檢測,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這個環節,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基礎,從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例如在學習課文《賣油翁》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抒發自己對于文章的感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談談自己與他人之間有什么趣事,如何對人物進行塑造,如何簡要敘述事件。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即時的短篇寫作訓練,可以是口頭寫作,也可以是紙筆作文的形式,讓課文中的一個元素或課文的突出寫作手法成為學生學習過后立刻掌握的目標。這種即時性的訓練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趁熱打鐵,幫助學生加深以及鞏固新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五、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有效課堂的建設離不開對現狀與問題的思考和改進。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閱讀與寫作都是重難點,對這兩個內容進行深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訓練,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語文學習體驗。在提升語文課堂質量的過程中,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改善與創新,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教學體驗,完成新課改對當前環境下初中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康桂香.初中語文有效閱讀訓練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
[2]胡萍.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作者簡介:魚小強(1972.03-),男,漢族,甘肅隴西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