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會
摘 要: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加了解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也有助于學生繼承并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語文作為基礎科目,不僅是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基礎,也是傳播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培養學會良好的思想品德、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小學生處于建立認知、識字的階段,是開發智力及思想的最佳時期,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及價值觀,另一方面可以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本文通過介紹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以及主要途徑,以期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了解及閱讀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真正魅力。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反映了民族思想和民族習俗,是多種向思想和意識觀念的集合,是我國各民族創造的,經過多年進化、傳承下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優良文化。傳統文化不僅僅是語言、文字,還包括思想觀念、行為、道德規范及處世之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包含的范圍很廣,例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及佛家文化等,是我國先賢智慧的結晶。
小學階段處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初步階段,且對外界各種事物抱有很強好奇心,但注意力相對不能很長時間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很少向學生教授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及認知較少。在新課改背景要求下,學要強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但由于之前的基礎較淺,使目前的傳統文化教學效果與預期相差較遠。另一方面,農村小學更加注重應試教育,對文化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較之城市小學還有較大差距,這就導致農村小學的語文教育甚至沒有傳統文化教育。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識字、寫字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從認字、學習寫字開始的,因此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就應該從識字、學習寫字著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的積極性和興趣也能使學習的過程更加有趣。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因為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學習,過程相對枯燥,而且學習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內容單一,很多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诖耍處熢诮虒W過程中,由漢字的造字的方法及形狀特點著手,側重講解所教漢字的各種傳說、形成過程、文化典故及奇聞異事,將漢字的學習過程創新化、趣味化,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輕松,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還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漢字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不僅包含了中華民族所傳承的思想精華、價值觀和道德準則,也代表了社會發展信息。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加深學生對漢字學習的體會,也能夠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過程,提高學生語文水平[1]。例如,在認字、寫字階段,教師可以借助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等作為學生的補充學習資料,這些學習資料凝結了古代先賢的智慧,不僅朗朗上口,從淺到深,逐步深化,在學習過程中融入傳統的文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識字、認字,還可以深化對漢字的理解。
最后,漢字的很多發音及構成有一定的象征及異音,所以在識字認字階段,通過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幫助牢記漢字的發音及書寫規則,了解漢字發展而來的內涵,不斷加深對漢字的認識及學習。
三、在古詩詞、成語故事中滲透傳統文化
古詩詞是各朝代大家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其詞語、用句精煉、準確且具有很深的含義,讀起來朗朗上口、語句優美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小學生的記憶力較好、模仿能力強,所以很容易記住古詩詞,同時,教師通過故事將古詩詞的意思講解,更加利于學生學習,又能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古代文人墨客通過詩詞表達對家鄉、山水、友情、親情以及一些重要事件的感受,不僅有感慨、歡喜、豁達及憤懣,還有對時事的真知灼見,表達了其處世的哲學,這些都值得學生細細品味,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人生觀、價值觀。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詩詞《飲湖上初晴后雨》,作者通過細膩、形象的描述了西湖的雨后的美景,進而表達了對西湖美景的喜愛。
另一方面,成語及故事也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成語一般是用極少的字表達了多種情緒、態度及想法,故事一般具有趣味性,而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的好奇心較強,而有趣的成語故事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成語故事是將成語和趣味故事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及效果,也能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而且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這不僅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方法和模式,積極參與到小學傳統文化的教學中中,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并將教學內容通過更加高效的方式、情景展現出來,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要端正態度,積極、正確的認識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當成趣味故事,而是能夠從傳統文化中不斷汲取先賢的智慧,從而提升自身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撒志飛. 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文學教育(上),2019,000(008):106.
[2]郭英芬.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06):70.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白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