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摘 要:隨著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都有了明顯的改變,給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的提高帶來了新的希望,也對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素質教育,促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向前發展。本文筆者就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此來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體育;有效教學;問題與對策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深入,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也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通過體育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幫助學生加強身體鍛煉,健全學生的人格。但是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現階段我國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不科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在我國實行了許多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改革效果。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面積遼闊,東中西部各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在不少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初中,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大,體現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過分看重學生的體育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進步和努力。二是體育成績和考核相掛鉤,體育教學和訓練的目的也以提高學生的成績而非體育技能為主。由于初中生的體質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因此這種單一的應試思維的教學模式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失去信心和積極性,而且教師沒有看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進步和努力,必然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學生還會產生厭煩的心理。
2.體育教學內容“多而不精”
所謂“多”是指,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過多。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視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由原來的邊緣學科逐漸提高到了重要科目的地位,因此,體育教師與以往相比也充滿了教學的熱情和責任感,不斷探索和創新新穎的教學方式,以便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參與熱情。然而,由于教學方式過多,教學內容過于龐雜、學生無從選擇,違背了教師教學的初衷。這是因為,“多而不精”的情況會由于頻繁轉換運動項目而導致學生選擇上的疲勞和應付心理。而且,由于“多而不精”,也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導致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后仍不能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也就談不上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了。
3.體育課被占用現象明顯,阻礙體育課正常開展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在不少學校,初中體育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由于體育課并不是中考的主要科目,因此這門課經常被其他的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所占用,也很容易被教師和學生所忽略。體育課被占用的情況多發生于期末考試和臨近中考的時候。體育課被占用,不僅不利于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也加深了“唯成績論”的現象,擠壓和減少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緩解學習壓力、緊張的學習狀態,也加重了學生厭煩的心理,反而不利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初中體育教學改進的措施
1.建立健全體育評價機制構建
過去的唯成績論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無法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也無法通過有效地評價,發揮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進而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調整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體育評價機制構建,轉變過去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和結果,而忽略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的評價方式,轉而將體育教學所隱含的長期性和潛在性發展納入到考核之中。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有效的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尤其在評價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此健全整個評估體系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這樣,不但有利于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開展
為了保障體育教學的課時,需要對課程擠占的情況進行細致的管理,保障各學科之間的 針對初中體育上被其他的科目占用課時,而導致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開展的情況,為了保證體育教學能夠順利正常地開設,學校需要對體育課時進行妥善地安排管理,保證各科教學的均衡發展,提高體育學科教學的地位,保證體育教學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實現初中體育教學的基本保證。另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安排者,要充分利用好每堂課的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在教學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最后,體育教師要與其他科目的教師保持密切的聯系和交流,在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增強教師這份工作的職業認同感,將其當做終身的事業來對待,為學生樹立好榜樣的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3.加強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初中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體育教學要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人格。體育作為初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鍛煉學生的體魄外,還要注意學生的人格。例如,體育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學生之間需要互相信任,團結合作,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塑造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的精神,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與自信的人生。
總之,隨著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都有了明顯的改變,給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的提高帶來了新的希望,也對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體育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幫助學生加強身體鍛煉,健全學生的人格。但是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的習慣,健全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王宏宇.基于快樂體育為導向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2):7+17.
[2]王磊.應試教育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8(18):60-61+13.
[3]蔣玉堯.初中體育教學中基礎體能活動的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67-68.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富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