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愛芳
摘 要:心理資本是一個人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心理素質的強大決定了個人發展與成長的狀態。如今,高職學生面臨著就業壓力、個人能力、社會需求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自身的心理資本對于就業能力有正向的預測作用,心理資本與就業能力互為必要條件,因此,高職院校應通過開發高職學生自身的心理資本,來提升高職學生的抗壓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
關鍵詞:心理資本;就業能力;高職學生
心理資本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點,是選拔人才和培訓考核的重要指標,提高高職學生心理資本對促進其就業能力有顯著的作用,從高職學生的韌性、希望、樂觀和自我調節四個維度入手,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以韌性為基本,以目標為導向。
一、心理資本與就業能力的內涵
心理資本的概念最早應用于經濟學、投資學等領域,心理資本是影響個人表現能力的個性特征,從而反映一個人的自我想法和自尊心,并支配一個人的行為和對職業的態度。當代高職學生就業壓力困難,人數逐漸增長,2019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總數為834人,2020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已接近875萬人,為緩解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能夠促進大學生積極就業的政策,為畢業生拓寬了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千方百計保持應屆畢業生就業穩定的局面,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畢業生自身的就業能力也是影響其順利就業的因素,所以,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才是緩解就業難的重要布局。英國社會問題學家貝弗里奇在1909年就提出了就業能力的概念,認為就業能力就是可雇傭性,同時也是個體保持工作的能力。不同背景下高職學生心理資本與就業能力產生差異,男生在心理資本,就業能力及溝通交流方面顯著高于女生,擔任班干部學生的心理資本,工作能力及抗壓能力明顯高于沒有擔任班級干部的同學,從心理資本角度觀察,人際關系在自我效能合作能力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美國教育科學部門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社會調差,通過調查結果表明,交流溝通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是就業能力的基礎,并且指出了要積極通過課堂上的教學來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構建學生的空間系統,開展全面的高職生涯規劃與指導工作。
二、心理資本對就業能力培養的意義
(一)心理資本是個體積極的心理狀態
近幾年,心理資本開始受到教育界學者的關注,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心理資本是影響未來職業發展的核心,為了提升高校學生心理資本的現狀水平,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當代高職學生心理資本均值處在中等水平,心理資本表現突出的是堅韌(M=3.40),希望(M=5.0)。接著,采用描述性統計法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現狀進行了總結,結果表明,就業能力值均處于3.70中等水平,就業能力中表現突出的是人際溝通能力(M=3.85),自我管理能力(M=3.90),知識能力與實踐能力均值分別是3.46和3.56,均低于總的就業能力平均值。
(二)積極認知就業環境,形成樂觀心態
從心理資本角度來看,就業能力不僅指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崗位,也包含持續完成工作與實現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高校作為開發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較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相對缺乏,在當今就業形勢的嚴峻下,良好的心理健康,積極樂觀的態度等心理因素已成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多,心理壓力較大,很多應屆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被拒或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沮喪,失望,相反,心理資本較強的應屆生面對殘酷的就業環境,更能靈活反思自身的不足,積極地調整心態,更能激發自身的潛能從而找到滿意的工作。因此,心理資本與自身的抗壓能力對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心理資本對就業能力的影響
心理資本與就業能力的相關分析報告顯示,自我效能,堅韌,樂觀與就業能力中團隊合作能力、知識調和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有著明顯的聯系,為了進一步觀察心理資本與就業能力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應構建“課程+社團”的教育服務平臺,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課設為主要課程,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著重對貧困學生心理問題進行教導,貧困學生因家庭背景極容易產生自卑、孤僻、敏感等問題,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讓貧困學生了解心理資本要素對于他們的重要性,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調整心態,為自己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
四、結束語
從心理資本的角度出發,幫助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同時對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教導,這是一項長期的開展工作,另外,高校應根據貧困生的心理特點,開設心理健康服務站,積極鼓勵每一位貧困生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成就感。大學生生涯處于學生發展轉換的階段,高校應及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激發他們的自我潛能,并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測量及自我評定,適當地調整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成人、成材、成長。
參考文獻:
[1]何炎芬,翟牡丹.高職大學生創業心理資本問卷的編制[J].消費導刊,2021,(5):76-77.
[2]黃纓.廣西醫學高職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資本關系研究[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20,(1):132-135.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