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林央
摘 要:小學是培養一線未來人才的搖籃,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既是為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也是為了喚起學生的勞動意識,弘揚勞動最光榮精神。作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挖掘教材中與勞動教育息息相關的內容,將勞動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至語文教學之中。本文筆者就重點從勞動教育和小學語文的融合角度進行探討,分析如何讓勞動教育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前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要高度地重視對勞動的教育,要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勞動精神,從而真正地培養德、智、體、勞全面進步的勞動人才。而我們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本質目的也是為了培養一批具有積極性和實踐能力的國之棟梁,自然應該更加注重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始終貫穿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以豐富的學科知識來涵養小學生,提高他們的勞動意識,培養他們的勞動精神。因此,筆者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有意識、有目的地把勞動教育送進語文教學中。
一、語文課堂上的勞動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憫農(其二)》是一首經典的勞動教育類詩歌。它出現在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的日積月累中。詩歌一開頭就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寥寥數語就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烈日下還在堅持勞作的同情和贊賞,飽含著對勞動人民的尊重之情。這首詩讓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不僅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更讓他們懂得了節約的樸素道理。
到了一年級下冊,筆者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品嘗自己隨身帶著的水,讓學生在享受甘甜的水的同時,回憶水的來源,思考喝到水最應該感謝哪些人,達到“飲水思源”的目的。課后,筆者又布置了“在家長的幫助下燒水”的家庭作業,學生只有親手做一做,才能有更深入的體會。
除此之外,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還有很多課文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成果,更加鮮明直白地告訴我們小學生這些歷史文明都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深入地挖掘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適合滲透勞動教育的知識和內容,從而更好地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
二、習作中的勞動教育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善于語言表達。因此,小學寫作也是語文教師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平臺,依托寫作教學,讓學生做一做、說一說、議一議、寫一寫。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說和寫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態度。
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生活萬花筒》時,筆者和學生一起選定以“贊揚為人民服務的勞動者”為主題進行寫作。筆者安排學生通過采訪或者走進他們的生活,認真觀察他們的外貌、動作以及所做的事情,感受這些為人民服務的勞動者的崇高形象,抓住典型事件,以小見大。既完成了寫作任務,又讓學生學習和體會了崇高的勞動精神。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布置“記錄勞動場面”的寫作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記錄一個自己做家務的瞬間,利用在家的空余時間向家人請教學習一項勞動技能。例如做一道菜,可以把做菜的先后順序以及要做的準備詳細記錄下來,從而深刻地體會到家人平時做飯所需要付出的巨大勞動,以日記或周記的形式呈現。先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再用文字寫一寫。在訓練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在寫作中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學習和體會勞動的艱辛與不易,從而為培養具有勞動意識的全面發展的小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一舉兩得。
三、口語交際中的勞動教育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屬于小學語文課堂中最靈活、最貼近和最符合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方面之一。因此,為了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方方面面,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改變其在口語交際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在小學口語交際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讓小學生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做手工”口語交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事先利用雙休日布置了“回家做一樣手工”的家庭作業。然后讓學生把手工作業帶到學校,利用口語交際的課堂,讓學生說說自己制作的過程以及期間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用手用腦的樂趣與不易,體會勞動的美好。只有自己動手做過了,口語交際課堂才不會變得靜悄悄,學生說起來才會越說越想說,越說越熱鬧,越說又有條理。
四、課后作業中的勞動教育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往往使用作業檢測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因此,為了更好地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應該針對性地設置小學語文勞動實踐類作業,讓作業更加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態,同時也讓勞動教育以作業的方式呈現出來,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小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三年級下冊第20課《肥皂泡》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作者用“和弄和弄”“慢慢地吹起”等詞語寫出了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教師布置了一項“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自主作業。學生興趣盎然,通過動手做一做、吹一吹,進一步感受到了冰心童年時的樂趣,更享受到了自己童年的幸福。
無獨有偶,在執教六年級下冊第2課《臘八粥》后,教師也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勞動實踐作業:讓學長在家長的監督和指導下,學會自己煮臘八粥。這樣的勞動實踐作業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勞動的不易,體會到平時父母為他們做飯時的艱辛和不易,從而學會感恩父母,為學生成長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只有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校育人工作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實現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作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充分挖掘語文教學中能和勞動教育融合貫通的知識點,巧妙地進行整合和提升,鼓舞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去刻苦學習,勤奮勞動,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培養勞動意識,掌握勞動技巧,提升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淑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創新化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20,(8):133.
[2]宮常青,姜俊卿.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華傳奇,2020,(8):154.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港學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