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琳
摘 要: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當前的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小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完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實踐教學不被重視、形式內容單一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缺乏持續性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教學模式
引言:
在小學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意義非比尋常。在中職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小學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形成正確的認知,構建實踐教學模式,推動人才將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一、中職小學教育專業采用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教育部在《關于制定基礎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實踐教學在三年制教育活動、兩年制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分別不低于教學總學時的 40%和30%。因此,在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施實踐教學是對教育方針的積極執行,是培養優秀的小學教師不容忽視的重要途徑,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缺乏“雙師型”教師的師資隊伍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關鍵的引導作用,是中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中職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教師主要來源于本科高校畢業生、聘請兼職教師、從事業單位調人。但是往往會存在一個弊端,就是教師教授課程理論知識占比大。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無法在實踐課程上為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
目前,大部分中職小學教育專業,還在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嚴重不足。而且實踐教學基本以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為主,教育見習基本就是浮于形勢,教育實習的時間基本與學生的求職時間重疊,大部分也是形式化的安排。所以,這樣不合理的課程安排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存在較大偏頗,反倒不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有待完善
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進步發展的腳步。隨著實踐教學的實施,必須與實踐基地的建設進行有機結合。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實踐基地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人員配備不足,導致學校無法對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完全沒有發揮實踐基地應有的作用。
三、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策略
(一)多渠道發展優秀教師到中職院校任教
中職小學教育專業發展過程中,始終不能忽視師資隊伍建設對于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邀請專家教授到院校進行講座,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教育理論。同時,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可以聘任在小學任教的優秀教師到中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任職導師的職位,這樣其可以把在一線教學的實踐經驗帶到中職課堂上。因此,實施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應該建設一批學科知識全面、實踐經驗豐富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
(二)同時做好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工作
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應該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校內實踐基地,如實驗室、實習基地等;其次是校外實習基地,也就是依據小學教育專業特點以及小學教師的培養要求,創建院校、教研室、小學和教育管理部門的協作關系,教育部門發揮好協調引導作用,加強其他三方的互動,共同帶動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學生通過在校外實踐基地的實踐,可以增長自身教學經驗,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三)足夠的資金投入,促進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
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施實踐教學過程中,實踐基地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就要求必須有足夠的經費支撐,才能夠保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還需要配置如教學實驗室、實驗設施的軟件和硬件等,這些配置都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因此,中職院校院領導要充分重視實踐教學投入,為小學教育專業投入一定的資金。另外,院校可以通過與政府或者企業的有效溝通獲取部分資金支持。只有解決了資金問題,才能有效推動實踐教學模式的進展。
結束語:
目前,我國中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我們必須明確實踐教學在中職小學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構建獨具特色的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曹麗樂.卓越教師培養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176-177.
[2]肖瓊.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與發展思考——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2):18-19.
[3]李茂平,劉志敏.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其特色[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2(01):29-32.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