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摘要:現階段,留守兒童教育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留守兒童的身心成長也得到了密切關注。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是容易受到忽視的問題,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為此本文基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農村地區有著大量的留守兒童,由于家長長期外出務工,無法共同生活。在重要的成長發育階段,缺少了父母的教育和關愛,兒童的個性、心理發展會受到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是需要得到重點關注的弱勢群體,應該重視其心理健康問題,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其堅強、樂觀的性格,減少自卑、抑郁情緒的產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1 現階段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
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他們交給其他親人照顧,一般來說,往往是爺爺奶奶等長輩承擔起了照顧留守兒童的責任。但是,他們的知識與精力有限,無法在教育上給予孩子有效幫助,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不愿溝通、性格內向、自卑、人際交往能力不足等問題最為常見。較為嚴重的,還會出現不受管束、怨懟父母、不愿學習等行為,造成品德失衡的不良后果。此外,由于環境與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留守兒童能夠獲取到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學習材料不足使他們的學習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帶來了學習困難。在學習困難出現時,一些學生會產生畏懼困難、退縮等情緒,這也是一種心理問題。
2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良好氛圍營造
在進行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與家庭進行聯合,對學生進行良好社會氛圍的營造。這一理念可以在日常教學生活中進行體現。例如家長會的召開、學生生活環境中德育教育的壁畫宣傳、主體班會的召開以及大型戶外活動的舉行等,都能夠有效的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氛圍。通過對社會氛圍進行營造,能夠使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從而提高自身思想認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2.2 為學生選擇懂教育更懂幼兒的陪伴者
想要小學生更好的發展,那么為其選擇好的陪伴者很重要。教育背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長的素質教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也更古不變。家長的言行舉止是學生啟蒙的導向,更加說明了父母陪伴領導式的教育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是很關鍵的一環,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星”也不為過。但是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這一部分是缺失的,父母的常年在外,孩子們往往感受不到引導式教育。因此,可以針對性的進行選擇適合他們的陪伴者,讓學生能在保證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更好的接受指導。同班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年齡相仿,教師可以引導班級同齡兒童和留守兒童進行溝通、交流和玩耍,由學習好、活潑的同齡人帶動留守兒童共同學習。同時,教師還需要做好同班學生的教育工作,避免同班學生歧視、看不起留守兒童,在同齡學生的陪伴下,幫助留守兒童快樂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2.3 建設寄宿制學校
在校園之外,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如監護者的教育方式不科學、心理疏導的缺失等。另外,學生從家中往返學校期間,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有助于解決以上問題。在寄宿制學校中,能夠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教師成為留守兒童的監護者,關注其日常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留守兒童與其他同學共同學習、生活,有助于促進人際交往,成為團結友愛的集體,既可以幫助留守兒童敞開心扉,對于思想品質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在校園內組織各類學習、娛樂、體育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豐富其日常生活,讓留守兒童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由學校給予疏導,教師、同學給予留守兒童的關愛,能夠彌補家庭在情感關懷方面的不足。在鄉村教育工作中,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當地的留守兒童問題,并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建設寄宿制學校,為留守兒童提供整學期寄宿,在學校內設置心理咨詢師,由專業心理教師為留守兒童解決困難、排解煩惱。
2.4 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對于兒童的身心生長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這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個性發展、心理成長會受到影響。學校需要與留守兒童的家長保持聯系,能夠及時反饋留守兒童在校內的學習情況,并將兒童的心理問題詳細告知家長,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長參與到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中,做好親情教育。家長需要利用微信、電話,與留守兒童保持聯系,盡量進行視頻通話,關心兒童的學習、生活,能夠在心靈和情感予以撫慰。留守兒童能夠從中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充分滿足其情感需求。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往往會封閉其內心,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和不良行為,這顯然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其目的是改善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加強品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建設寄宿制學校,能夠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為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德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下),2018(03):37.
[2]李梅.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助模式[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05):119-120.
廣西省欽州市靈山縣平南鎮三里小學 53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