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煒刊
摘要:數學是小學教學科目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數學成績的好壞,對于學生學習深層次數學知識以及日后的發展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加,才會使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并為以后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前言:
小學時期學生比較貪玩,注意力集中程度較差。教師應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較難使學生充分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學習中容易出現溜號現象,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基于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來設計教學方案開展教學。先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再應用學生喜歡的游戲來共同教學,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才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一、應用實踐激發數學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往往對感興趣的事物,會更加有興趣,從而深入去學習。而且,數學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前提,缺少興趣會使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也就不會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教師要改變以往單純講解的教學方式,將實踐與理論授課巧妙結合起來,才會促使學生積極去學習,并提高學習質量。
比如,在教學《線與角》知識時,教師假如直接講述什么是線,什么是角,就會使學生感覺乏味,進而降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鑒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大頭釘、薄紙殼和軸線等物品,用于課堂實踐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有關線與角的數學知識,還會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更加認真去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教學前,教師可以先以學生熟知的生活物品為切入點,引入教學內容。如,教師可以先拿出一斷繩子,來提問學生:“同學們,這是一條直線還是一條射線,還是一個線段呢?”。學生由于生活閱歷較淺,通常會回答教師:“是一條直線”。此時,教師再說:“它是一個線段”。由于與學生的認知形成反差,學生就會十分好奇,并形成疑問。此時,教師再針對直線、線段和射線的具體元素和定義加以講解,就會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拿出軸線,并讓學生用固定大頭釘的方式,來代替線段上的兩端點的方式,表現線段。并且,給出線段的長度,讓學生去實際操作出線段。就會使學生有效加深對線段的認識。同樣,教師再讓學生去用此種方法實踐操作直線、射線,并對其中的元素加以解釋,就會使學生深刻理解并記憶這部分知識。
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薄紙殼、剪刀和大頭釘的工具,去制作不同的角度,并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測量角的度數,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高漲,并感覺到數學課的樂趣,積極去學習和實踐,進而促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開展游戲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貪玩是天性。加之數學知識本就比較枯燥,教師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就會使學生感覺無趣,進而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受到直接的影響。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天性,將游戲與數學知識整合到一起,讓學生邊玩游戲,邊掌握數學知識。不僅可以有效使學生更加自發去學習,還可以使教學的有效性明顯提升。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做好充分的準備,巧妙來設計游戲。
比如,《方向與位置》這部分數學知識中,教師就可以在備課時,將其設計找人游戲。教師需要先對理論知識進行授課,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太陽東升西落的案例來引入教學。教師可以這樣來問學生:“同學們,太陽是什么方向落下的呢?”。學生聽后,就會快速回答教師:“西方”。之后,教師再說:“在地圖上,西方如何來辯認呢?”。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導入在地圖中辨認方向的知識。接下來,教師再讓一名學生來到講臺前,讓學生面對全體同學,伸直雙臂,并傳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辯認四個方向的技巧。就會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形成一定的認知。為了讓學生的鞏固數學知識,教師此時就可以導入找人游戲,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中。教師要先向學生講明游戲的內容和規則:“先通過搶答的問題的方式,來確定找人的同學。然后,此名同學在根據事先準備的紙條上所寫方向來找到其他同學。假如可以準確找到,就會由被找到的同學繼續擔任找人的同學,去找其它的同學;假如不能準確找到,就要重新再按紙條上提示的方向去找。游戲進行期間,其它同學不可以提示,而且只有一次找人的機會。”。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到游戲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室外,并設置好游戲的范圍,并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分別安排不同的同學。
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將在地圖上識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掌握如何在生活中辨認方向。同時,還會使學生的學習興漲,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高。
三、應用信息技術生動化教學
數學知識比較乏味、死板和抽象,教師要想讓教學更加有效,還要設法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化、立體化,這樣才會加深學生理解,進而使學生消化數學知識。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有效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來轉化數學知識。
比如,《觀察物體》這部分圖形知識,是要讓學生對物體的不同面都有客觀的認知。教師直接依照教材上的插圖開展教學活動,難免會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而且,這部分知識也比較抽象,教師僅依靠插圖,也較難令學生完全看清物體,進而達不到教學的有效性。并且,還會讓學生形成乏味感,并影響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拼組積木的視頻,制作成生動的課件,并從不同角度來展示積木的形狀和狀態。這樣就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具體,從而使學生懂得,同一物體在不同角度所呈現的圖形是不同的。并且,也會使學生的視覺更加豐富,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使學生樂于去積極思考。相比教師一味依照教材單一的授課方式,學生更樂于接受,還會使他們感覺到新鮮感,從而喜歡上數學課程。
總結:
數學是小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教師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式展開授課,不僅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和設計更加有效、新穎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才會使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汪兵,閆卓雅.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新課程,2021(1):173.
[2]王大蘭.關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J].亞太教育,2020(5):104.
義烏市蘇溪鎮第三小學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