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銀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對歷史科目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推進,教育部逐漸重視初中歷史的課程教學。結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現代教師應該以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創新性策略,打造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可以讓學生明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應該以什么順序進行學習,怎樣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識框架,以科學的方式進行歷史學習,以此降低學生的學習倦怠感,高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本人基于以生為本的課堂理念,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制定科學性的教學計劃,以此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以生為本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概念
以生為本的教學概念建立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基礎之上,具有現代性以及創新性,它與現代化教學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兩者均完全肯定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重要地位。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傳授必備的理論知識以外,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想象力以及參與度,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水平。以生為本是學習型的課堂,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以及探究能力為主,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構建角色扮演、課堂活動、生活時間等創新性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
二、以生為本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課前預習環節
課前預習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教學環節,有助于強化初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充分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合理設置預習任務,密切關注初中生的預習效果,結合預習教學活動的反饋,優化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數學教學活動能夠緊貼學情實際,進而增強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學情實際,明確導學方向,可將自學疑惑板塊引入導學環節中,引導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反饋學習進度,為教師設計教學策略與教學計劃提供有力的依據。
基于此,在設計導學方案時,教師應結合預習目標引入基礎性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預習活動完成相關作業并將存有疑惑的問題寫入疑惑板塊。上述教學策略有助于踐行以生為本理念,明確教學起點;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引入微課視頻。微課視頻內容精煉,時長較短,具有鮮明的教學主題,初中生可隨時隨地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強化預習質量。同時,教師也應有意識地整合微科教學資源,實現在線指導,爭取在課前完成重要知識點的教學任務。
(二)引入小組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涵蓋了大量的邏輯思維,而學生普遍不具有充足的經驗與閱歷,這很難有效強化邏輯思維,甚至會對歷史學科形成抵觸研發心理。為增強學生主動性,使其能夠具備問題分析發現與解決能力,教師可將自主探究活動融入于初中教學進程中,幫助學生豐富歷史知識體系。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師講、學生聽,這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基于此,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思維,發現學生長處,引導小組內成員互補,使其能夠共同進步。例如,在抗美援朝進行教學時,教師可結合班級學生的接受能力、性格特點以及學科基礎等條件,劃分為不同小組,分別引領各小組圍繞事件的起因、經過、影響進行深入探究。在上述教學進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強化合作探究教學效果,深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認知與理解。陶行知先生提倡將生活與教育相融合,這也從側面展現了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基于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進程中應引入生活教學法,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三)高質高效地開展課堂總結活動
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積極革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中的各環節,明確學生在各項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增強課堂總結活動質量,以彌補傳統歷史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在歷史教學體系中,課堂總結是重要的教學環節,該環節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全面整理所學數學知識,使其能夠客觀反思學習進程。同時,課堂總結與課后作業設計存在緊密聯系,有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強化課后練習的針對性。簡單而言,在生本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教師應緊密關注課堂總結環節,根據數學教學結果強化課后作業設計的層次感與專業性。課堂總結包括答疑解惑、教學評價、知識整理等多個學習活動,課堂總結環節有助于學生及時整理學習經驗與所學知識點,完善知識結構。基于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所學知識點進行深刻反思,督促其回顧所學重要知識點,深化學生的歷史思想。例如,部分學生只是單純地機械記憶歷史事件,未能真正理解其來由以及影響。在此背景下,教師可向學生闡述其發展與故事,督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國內各地初中也在認真思考減負增效的有效方法,而課后作業有助于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薄弱點,完善課后作業結構,重點圍繞學生疑惑進行輔導,深化學生的歷史思維以及分析事件的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有效遷移所學的歷史知識。
結束語:
創新教學,“以生為本”,切實推動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地位,采用問題互動的模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分層以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此提升每一名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融入教學實踐,加強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培育,全面貫徹創新教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路徑研究[J]. 魏鳳蘭.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0(16)
[2]以生為本設計教學,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 郜鵬媛. 啟迪與智慧(中). 2020(08)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第十一中學 27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