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
摘要: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有力工具,大學語文的學習必不可少,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人文素養,特別針對傾向素質教育的當下,不少高職院校都在側重語文教學方式創新和語文教學質量改善,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常常忽視語文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真實性,使得教學目標之間存在定位模糊現象。這不單單讓學生針對知識地汲取更多傾向表面,也造成學生三觀教育產生問題,由此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所以,本文將探討的重點放在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思政教育環節。
關鍵詞: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思政教育
引言:
由于社會經濟新時期的迅猛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不斷跟隨時代腳步更新,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越發凸顯,而高職院校語文課程作為其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養成而言意義重大。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講到: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識,才能夠促使學生培養出正確的三觀,從而為大學生未來成長發展保駕護航,所以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滲透思想道德意識十分必要。
一、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基于我國的傳統教育,修性養德歷來為教育所推崇,從某種意義上就是促進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培養,而如今我國進行思政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完整健康的價值觀,從而具備良好道德修養。但是基于我國社會發展現實,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人情關系冷漠和誠信缺失的狀況,這些現象都說明了文化素質的缺失,而高職院校學生作為獲得較高教育水平的群體,必須要時刻關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嚴格管理自身行為,展現出社會較高道德素質一面。
從高職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主要涉及的便是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也就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健全思想品行,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社會生活打下牢靠基礎。而從語文課程教育的角度來說,主要涉及的便是幫助學生培養自身修養和人文素養,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歷經風雨,很多院校都逐漸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而對于這些人才的評判,不僅要看是否掌握先進的思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還需要看其是否全面發展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校園人文環境養成,另一方面可以讓高職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在不斷推進語文教學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努力協調,幫助設置合理課程,明確自身定位,促進語文教師隊伍高素質培養,摒棄傳統思想品德建設是思政教育主要方面的想法,根據此前的思政教育狀況,其具備非常強烈的趨向性,學生往往在思政學習中將國家制度和政策放在首位,然后才會思考自我意識,這非常符合傳統文化理念中家國理念的思想,但是如今的教育已經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自我修養與家國情懷之間同時存在,學生面對日常生活問題,必須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嚴于律己。所以當進行語文課程設計時,必須要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環節,而不能單一地將思想政治教育交給思政課程。
二、促進高職院校在語文教學環節融入思政教育的手段
1.提升教師的自我道德修養
將道德教育理念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這是一種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語文教師必須要起到榜樣作用,而如果語文教師自身道德修養缺乏,那么便極有可能無法對大學生產生更加健康的道德意識引導。所以,高職院校語文教師,必須要將文學作品作為道德修養積累的基礎,將文學作品中所傳達的意境引導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提升感染力,將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度挖掘出來,但是若想實現這樣的效應,最關鍵的前提條件便是教師本身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修養以及專業知識水平,所以教師面對日常教學必須要發揮自身人格魅力,時刻注意日常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強化責任意識,展現出更好的學術風骨以及精神面貌,由此感召和震懾學生,促進道德意識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2.通過語文教材內容完成思政教育目標
教師必須要改變思政教育過程中的形式化和刻板化印象,通過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和積極地投入思想政治學習中,通過分析傳統的政治制度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方式,可能會讓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無法理解晦澀難懂的相應知識,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活躍性的提高。語文教師講解《時政閱讀》時,教師可以聯系當下的熱點事件為主題,比如: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領大學生在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中,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通過語文教材內容,要求學生關注時政要聞,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以幫助學生對思政內容進行近距離觀察,多方面引導,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內容的學習引發探索和思考社會問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語文教師必須要強化自身道德素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不僅僅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考量。這項任務非常重要和繁瑣,所以每位教師都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高職院校也必須給予足夠的幫助,雙方合作采取巧妙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教學設計環節,由此讓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更加符合當代要求,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道德思想意識,完成更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從而幫助新時代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創新型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玉鳳.大數據時代高職語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滲透探析[J].課外語文,2020(21):99-100.
[2]唐結玲.論加強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J].文存閱刊,2017(20):113.
[3]王蕾.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人文素質教育[J].課外語文,2017(06):154.
[4]楊迪,王淑英.加強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生態文明素養[J].青年文學家,2013(02):70.
山西省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03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