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慧
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幼兒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要求幼兒具備良好的自我服務意識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是幼兒園階段必須要具備的技能之一。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幼兒由于認識一直較為薄弱,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本文結合幼兒園教師的教學經驗,采用圖片展現、游戲扮演、兒歌渲染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旨在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策略
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以及實踐中與教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幼兒園教師要針對幼兒的習慣進行引導,讓幼兒能夠體會到幼兒園學習生活的豐富性與趣味性,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對于幼兒未來的成長能起到積極的影響。幼兒有意識的配合教師的指導就能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與其他幼兒維持一個良好的關系,同時對于有團結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借助圖片展現,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幼兒長期受到課本教學的影響,對于教師良好習慣的講解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豐富的圖片來進行展現,并以此來吸引幼兒觀看,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促使幼兒積極的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教師在進行“勤洗手”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為幼兒展示上完廁所后,手上沾染的細菌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不勤洗手對于幼兒造成危害的圖片。同時為幼兒展示了一個小孩在戶外運動后回到家中直接吃飯的圖片及在醫院打點滴的圖片。幼兒觀看后,教師對說出:你們都是怎樣來進行洗手的,引導幼兒進行示范。接著教師為幼兒展示“七步洗手法”的步驟讓幼兒進行觀看,使幼兒明白自己正確洗手的方式,接著教師帶領幼兒到洗手池旁邊每個人親自操作一遍,同時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采用圖片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能直觀的觀看,并且對于幼兒進行知識的教學有了積極的示范作用。同時圖片能激活幼兒的認識,觸動幼兒的心靈,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相比口頭教導更有觸動,對于幼兒的習慣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角色扮演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角色扮演游戲一直是幼兒最喜歡愛的活動之一,教師將幼兒的良好習慣進行培養通過游戲的體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幼兒體驗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在進行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體驗式教學,使幼兒親身經歷產生親切感,形成正確的行為認知。例如,教師為培養幼兒“用餐禮儀”的教學時,教師談話導入課題:“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好朋友,看看她是誰?”教師出示手偶:喜羊羊。并對幼兒說出:“你們喜歡他嗎?”幼兒回答:“喜歡。”教師:“可是喜洋洋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他呀去美羊羊家做客,因為不懂得一些做客用餐的禮儀,弄得美羊羊都和他生氣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嗎?”教師先引導幼兒進行探討到別人家做客時需要注意的禮儀,并且創設了情境表演。教師對幼兒說出:美羊羊請大家到她家做客用餐,喜羊羊帶著羊村的羊們一起去,教師引導幼兒扮演分別扮演美羊羊、喜羊羊、慢羊羊,通過敲門——問好——就坐(長輩先坐、自己再坐)——用餐(不要高聲語,碗筷不亂敲,好菜大家嘗,夾菜要禮讓)一一告別。幼兒表演結束后,教師進行評價,同時與幼兒一同歌唱做客用餐兒歌。教師借助情境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角色的體驗,使幼兒明白了與他人相處時應該注重文明禮貌,在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做文明有禮貌的人。幼兒在情境中更好的體會與感知了教學的內容,并且在情境中體會到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并且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兒歌渲染,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通過音樂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對于幼兒而言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幼兒跟著教師進行歌曲的演唱進行情感激發、進行情感表達,能迅速的使幼兒興奮并消除不良的情緒,獲得情感的共鳴。通過兒歌的教學,能有效地豐富、充實幼兒的情感世界,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師為幫助幼兒認識到“挑食”的不良習慣,教師在幼兒吃飯的時候帶領幼兒進行歌曲的演唱:寶寶挑食,精精瘦,生病不高,真苦腦。并同時帶令幼兒演唱:進餐前,洗凈手。打噴嚏,遮住口。輕輕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飯。演唱兒歌“樣樣東西都要吃”:白米飯,我要吃。紅燒肉,我要吃。綠青菜,我要吃,樣樣東西都要吃。接著兒歌來提升幼兒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在進行“睡午覺”的教學時,教師代領幼兒一同歌唱:小鞋像小船,離開小腳要靠岸。劃呀劃呀劃,誰的小船先靠岸。誰的小船靠得好。在啟發幼兒將脫下來的衣服疊整齊時,教師采用唱《折疊衣》兒歌,邊教唱邊引導幼兒疊衣服。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過兒歌的引導,使幼兒積極的跟著教師兒歌的語調進行動作的操作,使幼兒形成規范的意識,提高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對于幼兒的習慣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進行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來創設幼兒樂于接受并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促使幼兒在活動中更好的體會到具備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實現自主行為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的養成,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霞.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幼兒園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7)
[2]戴書林.新環境下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J].中華少年.2019(17)
(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上壩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