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權
摘 要:教學生活化中的生活,其實就是指經驗意義上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現實生活場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礎上、通過直觀感覺體驗到的世界。通過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驗證學科知識的實用性。而將教學生活化,其實是指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上,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概念,可以使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和日常生產緊密連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提升化學的應用能力,實現化學學科的學科價值和意義,并在不斷自我提升中,使學生形成應有的化學學科思維,并最終能夠應用科學意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現象。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方法
一、引言
將化學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連接,體現化學教學中的生活化原則,是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在具體的實操過程中,部分教師和學校對于化學生活化的教學價值認識不夠全面,偏執地認為化學理論知識就應該在實驗室中得以佐證和完善,導致對于學生的個人需求和發展需求考慮不夠全面,無法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對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利用也不夠充分,將原本的化學知識與生活進行人為的割裂和脫離,既打消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思維變得僵化單一。
二、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正面意義
(一)有利于化學學科情感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動機是提高學習水平,得到良好學習效果的動力。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擴充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與生活更緊密連接的辦法,可以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積極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化學知識的生活實用性,增加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認同感。既可以使學生告別枯燥的學習模式,又可以幫助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現象、解答生活問題。在挖掘化學學科奧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思維和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無論哪一門學科知識,其學習的最終目的和最有價值和成就感的體現,就在于對生活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的實際應用。而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將教學過程與生活相連接,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場景或生活現象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假設、創新辦法、解決問題,在一系列的操作中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實操能力,將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在實操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已有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優化方向
(一)融合多方位教育資源,打造化學生活化平臺
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應僅集中于校園生活和課堂學習過程中,應該融合全方位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立體的學習環境和教學平臺。如可以加強學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與其他學校共享現實資源和網絡平臺資源,并保證資源的實時性、豐富性和有效性。為教師提供可以互相學習交流借鑒的機會,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師建立生活化教學的考核制度,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實時化。
例如,在教學“運動的水分子”的時候,教師在教學本課內容時可以利用學校已有的知識平臺為學生擴充知識的背景信息和聯動信息,挖掘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從學科聯系中擴展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在分享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過程中,為學生構建更全方位的生活化學習氛圍,并在課程結束后請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組織環節進行評價,綜合考量學生和教師對于生活知識、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融合,對于學校現有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評價進行教學環節的優化和改良。
(二)教師主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更新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和方向的制定者。教師如果擁有較強的生活化教學的觀念,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更有生活化的探討。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組織教學——新授知識——總結知識——布置作業的教學方式,更多地融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或知識背景,選擇更生活化的學習素材,將生活常識與化學知識進行應用和整合,在拓展應用或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用理論知識解析生活現象。
例如,在教學“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的時候,教師在新授知識之前可以請學生根據以往的科學知識,嘗試找出生活中與本課理論知識之間相聯系的現象。教師不對學生提出的教學素材或例子予以糾正或甄別,而是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觀察角度出發,進行新授知識的學習,在實操中驗證學生的舉例是否正確,并引導學生用新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舉例的驗證或分析,通過解析生活現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強化學科意識,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化學學科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該起到的主導地位和激勵作用以外,也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學科知識的學習樹立學科意識,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師在教學初始階段,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源或渠道,并鼓勵學生在學習或拓寬知識時進行思考和總結,可以與教師或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總結經驗,慢慢形成用化學思維和化學學科角度觀察生活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探究燃燒的條件”的時候,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通過前置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先對身邊生活進行觀察和研究學習,找尋與本課知識相關的內容,或通過積累新聞素材等方式拓寬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將學到的生活常識或觀察到的生活現象在課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共同討論和研究,助力于本科新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應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化學知識與學生具體生活之間應該搭建起緊密的橋梁,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喚醒知識潛能,用更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自己的化學學科思維,以科學的角度分析解讀生活現象,提高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丁玉霞.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三個著力點[J]. 基礎教育研究,2017,No.476(22):57-58.
[2] 柳世鵬.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初探[J]. 學周刊:下旬,2016(3):136-136.
(新疆皮山縣桑株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