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茂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建立基本知識和思想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需要進行知識的積累、理性思維和文學素養的培養、正確的學習方式與習慣、樹立正確的做人處事的方式,為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青少年做好鋪墊。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們需要明白其教育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自小便學習和理解正確的理念,吸收道德精神,提升法治意識,明白法律存在的意義。作為一名小學階段的教師,如何能夠使用淺顯易懂且具有趣味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是教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全面教學;道德與法治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學生的成長速度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逐步增強,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機靈聰慧,好奇心強的特點,單純的孩子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在現在復雜社會中容易受到有心人的誘騙。為了更好的保護學生,不僅要加強學校和家長的安全意識,還需要讓學生從根本上擁有自我保護意識。新課標背景下,教育部對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學科進行內容調整,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逐漸成為道德品質高尚的少年,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讓學生明白法律是什么嗎,要知法懂法守法,將自己遠離危險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意識看到事物,明確的法治學習可以讓學生不主動犯錯,也降低別人危害自己的機會。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并進行以下論述。
一、以故事教學法帶動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孩子特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問題都讓無數的教師頭痛,不能很好的建設高效的課堂環境,為此本人認為教師可以將阻力轉變為推力,有效借助學生的特點展開相應的教學,順應學生的天性,以趣味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尋找相關的故事,以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融入于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習融入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有效進行教學任務的展開。
比如,教師在進行《小水滴的訴說》時可以有效引用相關的小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課堂的導學,讓學生被教師生動的講述所吸引,投入到故事中進行思考與感悟。孩子們的內心單純且善良,能夠在教師的故事中感受到正確的教學內容,并自己將教學內容進行訴說。水資源是人們賴以生活的資源,但是大量的水資源浪費使地球出現嚴重的負荷,許多河流由于人們的不愛惜而變得渾濁,許多水資源由于人們的不愛惜而浪費,因此保護水資源,珍惜每一滴水,需要讓學生自小就學習,在生活中用行動來保護水資源,愛護自己生活的環境。故事教學符合小學階段的年齡,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實際的學習,降低課本文字的枯燥性,讓學生能夠真正獲得道德素養。
二、借助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營造良好的環境
提問教學法是課堂中常見的教學方式,但是普通的提問與回答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學生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精神配合教師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答,這樣的方式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時間長了效果也會降低。教師可以改變提問的方式,融入一些趣味的元素,可以更好的捕捉到學生的眼球,把握有效的教學進度,讓學生可以主動融入于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更好的學習相關知識,區分類似概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提問融入比賽與游戲的色彩,在進行《我們不亂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進行知識講解,讓學生逐漸意識到亂丟垃圾是不道德的行為,垃圾的腐蝕會讓環境受到迫害,讓我們的家園環境變得糟糕。之后可以融入一些垃圾分類的思想,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什么是廚余垃圾等,加強學生的知識認知,拓展生活認知。最后教師可以借助提問和比賽結合的方式,以口頭答題的方式來讓學生判定垃圾分類,明白不亂扔的意義,積極互動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為了改善課堂環境,加強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教師需要在提問中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相互傳達思想和認知,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能夠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加強對道德的意識,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達到較好的教學標準。
三、多媒體與法治教學相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量
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可以輕松的接受道德知識,卻對法治知識的理解充滿難度。法治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不明白什么是法律,為什么會出現法律。因此教師在對法治進行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以充分的知識資源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逐漸豐富學生對生活的認知,生動且真實的視頻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仔細進行觀看,逐漸理解法律是什么以及法律存在的理由。
比如,教師在進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法律知識,讓學生明白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和對生活的影響力。通過清晰的視頻教學,學生會對生活有了新的定義,明白生活中一個常見的“習慣”其實就是法律規則的一部分,引導學生不僅要做一個知法守法懂法的人,還要更加清楚法律的公正與無私,在心中樹立一根戒尺,時刻規范自身行為和思想,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做與法律相違背之事,弘揚法律知識,更好的維護社會和平。《今日說法》和《百家講壇》是兩種較好的法治節目,教師可以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每天讓孩子進行節目的觀看,長時間的學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通過觀看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來不斷鞭策自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少年。
總結:綜上所述,道德教育與法治教學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道德是做人的前提和標準,是學生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法治教育是學生自我保護和自我規范的法則,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樹立正確行為規范和思想意識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借助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綜合性教學,以趣味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明確知識,降低知識混淆;故事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好的吸收道德教育思想;多媒體能夠拉近學生與法治的距離,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法治,學習相關內容。上述方式可以綜合提升學生的能力,適合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法治教育方法對法治教育目標實現的影響研究[D]. 萬騰飛.西北師范大學2018.
[2]道德與法治課法治教育主題式教學方法調查研究[D]. 柯丹.湖北師范大學2018.
(廣東省惠東縣平山黃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