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美術是實現美育的有效途徑,作為小學美術教師,也應該對這門學科給予高度重視,要主動承擔起肩上的重任,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來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在“文化轉向”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實施信息化的教學策略。本文就基于“文化轉向”的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策略進行探析,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文化轉向;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4-0149-02
Analysi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Art Informationization based on "Cultural Turn"
(No. 2 Primary School, Jianshe Road,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XU Jianping
【Abstract】Ar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aesthetic education. As a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 we should al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subjec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an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art classroom.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hift, teachers should implemen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art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cultural turn", aiming to provide people with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Cultural turn;Primary school art;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strategy
文化轉向是指文化理論、文化概念和文化研究等經歷的文化認知過程以及文化語境的轉變。近年來隨著視覺藝術和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文化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創新和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領域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也應該進行革新和改變。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走信息化道路,實現信息化教學。
一、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激發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一般按照教材來開展美術教學,通過蒼白的語言來介紹美術理論知識,課本上展示的美術作品也不夠生動,并且數量非常有限,如果教師要在課堂上展示繪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非常少,整個課堂非常枯燥和乏味,導致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低下,部分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容易做和美術學習無關的事情。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展示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同時還能夠借助視頻和音頻來介紹美術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和內涵。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和動靜結合的特點,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多感官,給學生帶來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營造活躍的美術課堂,從而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二)展示生動的美術作品,拓寬視野
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欣賞和美術鑒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能夠欣賞和鑒賞的美術作品非常有限,局限于課本上的插圖,對于這些美術作品,學生也僅能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和課本的描述,來理解其中內涵、形象和內容,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非常無味和枯燥,并且對于學生來說也難以達到拓寬視野的效果。而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美術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海量的網絡資源來輔助教學,教師在課前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來搜集各種各樣豐富的美術作品,同時還可以下載一些對美術作品鑒賞和講解的視頻,將其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接觸多樣化的美術作品,并且能夠聽到更加專業的作品講解和分析,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達成美術教學的目標。
(三)直觀反復演示,提升繪畫技能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在以往的美術課堂上,教師一般是通過在黑板上演示來介紹和講解一些繪畫的步驟和技能,教師在黑板上進行繪畫方式的講解,不僅不能保障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看得仔細,學生也不能通過課后復看來鞏固知識點。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自己在黑板上演示,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繪畫和創造的過程,尤其是對于一些繪畫比較難的技能還可以放大細節,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進行展示和講解,并且能夠保證學生進行反復觀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繪畫技能。
二、基于“文化轉向”的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模式
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單一、僵化,基本都是按照“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展開,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美術教學中,就能夠轉變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擺脫傳統、單調和刻板的教學模式,構建生動、多元的美術課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徹底轉變以往那種“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示動態視頻,給學生提供繪畫指導,讓繪畫指導更加直觀、形象,從而助力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的技能。另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還能夠開展交互課堂,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和微課來實行翻轉課堂,在課內進行翻轉課堂,先提供微課等學習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觀看、思考和學習。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邊看、邊思考,嘗試著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當學生觀看完教師提供的微課等學習資源之后,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向學生進行精講點撥,還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也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然后借助信息技術,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通過信息技術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優勢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
(二)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打破傳統教學在內容上的局限,適當增加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具有針對性。信息技術具有便捷性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搜索國內外的各種美術作品,將其進行篩選后應用到美術課堂中,以此來凸顯課程的主題,給學生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覺沖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美術知識。此外,互聯網上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網絡來搜集各種教學資源,然后從中篩選出適合學生現實需求或者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內容,將其應用到美術教學中,讓美術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和知識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展現更多新穎、富有創新的美術作品,通過這些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最終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情境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美術課堂體現出美術的文化底蘊,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課堂導入環節非常關鍵,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是一個成功課堂的基礎,而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導入環節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突破空間維度,為學生展現出多彩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奇妙和魅力。美術學習對學生的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教師要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信息技術就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具體的情境之中,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感受、體悟和想象。
三、結語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到信息化時代,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也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中的文化特征,強化審美文化教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培養學生對美的領悟,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和需求。在文化轉向的背景下,教師要將美術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來轉變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以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鄭留洋.視覺文化語境下美術教育的反思與轉向[J].神州印象,2019(05).
[2]杜爽,郭雅真.美術教育的視覺文化轉向[J]. 美與時代(中),2018(10).
[3]宗薇芬.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實踐探析[J].中小學電教(教學),2019(08).
作者簡介:徐建平(1968.11-),男,漢族,甘肅天水人,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