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雙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繪畫知識技能傳授以美術教學為優良途徑,情感交流也具備優良的空間,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通過情感教育的實施,可以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審美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文章首先就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價值進行了闡述,進一步就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策略開展探究,旨在促進小學美術高質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情感教育;互動;情境;審美能力
一、 引言
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和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教”與“學”活動的開展,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感,通過良好的情感教育促進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保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將課堂教學的“主權”交給學生,切實真正地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通過良好的情感教育來培養學生的美育品質,進而有效對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思想情感進行有效的培養,切實推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逐步提升。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小學一線美術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二、 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價值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性思維,樂于參與實踐活動,美術教學活動能夠對學生產生強烈吸引,學生樂于接受,因而情感教育的實施也具備了優良條件,能夠促進美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美術課堂情感教育為輔助,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師生之間和諧關系也得以順利構建。
(二)鍛煉學生交際能力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科學引導,營造生動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在美術教學中,語言引導、課堂活動的推進,都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開展高效互動,這就能夠在無形中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促進學生親密伙伴關系的建立,促進學生全面化成長。
(三)強化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以情感教育為輔助,可培養學生美術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美術課堂的積極性,在無形中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審美意趣的增強。基于學生主體地位出發,通過情感教育來啟發學生思維,發掘學生內在潛力,優化學生美術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強化。
三、 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師生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積極態度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這就需要把握新課標要求,突破傳統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引導學生就學習內容開展合作探究,在美術課堂中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增進彼此互動交流,落實情感教育。基于美術教學內容出發,教師可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把握學生學習狀態,把控學生情感態度,為情感教育找尋入手點,通過情感滲透來強化學生審美意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強化。
比如,在《向日葵》教學過程中,需保證師生之間開展良性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教師可基于教學需求設計問題,保證問題的連續性,“向日葵是什么顏色的?向日葵名字的由來是什么?同學們從中可以獲得什么的審美啟發?”等,立足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美術課堂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積極與教師開展交流,以向日葵積極精神陶冶學生情操,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樂觀面對生活,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創設并拓寬教學情境,發展學生想象力
傳統板書配合口語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整個教學過程相對枯燥,學生參與熱情不高,主觀能動性也極易受到限制,進而制約著學生的思維與情感發展,情感教育的實施也不具備條件。基于新課標要求出發,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營造生動課堂氛圍,以確保情感教育具備有利實施條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就學生興趣愛好進行分析,把握學生學習特征,科學設定美術課堂目標,就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關注學生學習情況,保證美術教學的系統化和針對性,就學生生活實際進行綜合分析,科學創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保證學習環境的生動化、形象化與趣味性,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優良體驗,學生內心狀態也發生變化。在美術課堂中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能夠促使學生感知到美術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生審美水平,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與情感。
比如,在《給樹爺爺畫像》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對于戶外活動的興趣出發,創設真實化、趣味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仔細觀察“樹爺爺”的形態,感受“樹爺爺”在經受風雨吹打后的滄桑,明確“樹爺爺”自身價值,比如遮陰乘涼、提供新鮮空氣等,引導學生感知這種奉獻精神,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良好發展。通過拓寬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優化學生課堂體驗,深入感知生活之樂趣。
(三)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手工制作活動開展能夠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情感,強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手工制作環節,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愛好來制作圖形、玩偶,形狀與色彩各異,學生也樂于參與到美術創作中,以美術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發展。在情感教育實施過程中,以手工制作活動為渠道,優化學生活動體驗,在實踐中深切感知傳統藝術文化魅力,促進學生愛國情感的發展。
比如,在《團包手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欣賞雕塑作品,加深學生對于造型藝術的理解,進而激發學生想象力,將皺紙團包成簡單外形,粘連后即可創作出小型藝術作品,造型獨特。在學生動手實踐中,學生感知到傳統造型藝術魅力,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全面化成長。
(四)賞析美術作品,增強學生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