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題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幼兒園在開展主題課程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師的目標意識不強,對課程目標逐層分解的邏輯不清晰,落實課程目標的方法不夠靈活等問題。本文嘗試從厘清主題課程中各目標之間的層級關系,梳理主題課程中的目標分解程序、各層級目標制訂的注意事項及主題課程目標實施的注意事項,以此逐層闡述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的制訂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主題課程;課程目標;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1)03-0044-04
【作者簡介】陳永莉(1970-),女,漢族,廣東河源人,廣州市越秀區煙墩路幼兒園園長,廣東省特級教師。
幼兒園課程目標是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學習效果的預期,是幼兒園課程設計的主要構成部分,能夠直接為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提供參考依據,使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影響和決定幼兒園課程評價標準和指標的建構[1]。在幼兒園課程目標制訂中,“幼兒園應了解課程目標的層次,研究課程目標的基本來源,明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才有可能確定適宜的課程目標。幼兒園必須制訂出具體的、處于第三層次(第一層是抽象的教育目標,第二層是籠統而概括的領域目標)的操作性課程目標,才能直接指導幼兒園的課程實施過程”[2]。也就是說,幼兒園的課程目標需要層層分解,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馮曉霞教授指出,幼兒園的課程目標需要注意三個原則:一是面向未來,考慮課程目標時首先要明確“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二是缺失優先,必須把兒童發展現實中不足的、但又是全面和諧發展所必要的部分在課程目標中凸顯出來,并給予重點關注;三是辯證原則,幼兒園課程設計應體現出辯證的觀點[3]??梢姡變簣@課程目標制訂還要考慮社會發展的背景,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等。
一、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制訂與實施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主題課程是指師生共同選定與生活有關、涉及多個領域的探討主題,并設計相關的學習經驗,嘗試理解、探索和解決探究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以統整該主題脈絡相關的知識與經驗[4]。
在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的制訂與實施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1)教師在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目標較為清晰,而在組織自主游戲、區域活動時,目標意識較淡薄;(2)從課程總目標到領域目標、各領域的年齡階段目標、學期目標、周目標、具體教育活動目標,教師對目標逐層分解的邏輯不夠清晰,無法在各層目標的表述中清晰地表達出內在聯系;(3)教師在落實領域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上,不夠靈活。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可以通過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甚至是在一日活動中各環節進行長期滲透等途徑才能更好落實主題課程目標。然而在幼兒園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更傾向于通過教學活動來落實目標,并沒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地選擇實施方法或途徑,導致主題課程目標的實施途徑較為單一。
二、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制訂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厘清主題課程中各個目標之間的層級關系
要制訂適宜的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首先要厘清課程總目標與其他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梳理出課程目標制訂與分解的基本路徑。幼兒園課程總目標是幼兒園育人目標或培養目標在課程方面的體現,是育人目標的下位概念,應與育人目標保持一致性。具體教育活動目標是指在教學、區域等活動中所期待的幼兒學習結果。
抽象的、高度概括的課程總目標如何逐層分解,落實到一個個具體、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目標?!?-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將五大領域目標按照年齡段進一步細分,將各個領域目標分解成各個領域下的年齡階段目標。在年齡階段目標中,又按照學期、月、周等時間軸進行逐層分解,然后具體到每個教育活動目標(如圖1所示)。
(二)梳理主題課程中的目標分解程序
幼兒園主題課程是在一段時間內,師幼圍繞某個主題進行持續、深入的探究。在幼兒園課程目標的逐層分解下,若主題目標僅包括與探究主題相關的發展目標,就有可能造成目標的失衡或缺失,進而影響主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不利于幼兒發展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幼兒園主題課程的目標可以結合時間來制訂,即主題目標為主題開展時間內的發展目標,既包括與探究主題密切相關的目標,也包括該時間段內幼兒應達成的目標。在主題課程目標制訂中,結合時間軸進一步梳理各層級的目標(如圖2所示),直觀地呈現出各個層級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更加科學合理地把控各個層級的目標。
(三)各層級目標制訂的注意事項
1. 課程總目標的制訂
課程總目標的制訂,首先,要確保方向性,要與國家及地方課程的總目標保持一致;其次,要確保個性化,與幼兒園實際情況相符;最后,要體現本園的育人目標或培養目標。
2. 各領域年齡階段目標的制訂
為了落實課程總目標,需要將其轉換為更為明確的領域目標。幼兒園可以借鑒八大智能、五大領域等思路來進行目標分類,也可以進一步細化五大領域,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數學、音樂、美術為結構框架,細分課程領域目標。課程領域目標制訂后,幼兒園需要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將領域目標進一步分解細化,作為各領域的年齡階段目標。
此外,要注意各領域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連續性和相互銜接。在制訂園本領域目標時,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循序漸進。以音樂領域的目標為例,小班的目標是“基本能按音樂節奏做上肢或下肢的簡單動作和模仿動作,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中班在小班的基礎上,將發展目標提升到聯合動作,增加了身體動作的力度、速度等指標,即“能按音樂節奏做簡單上下肢聯合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能跟隨音樂的變化而改變動作的力度、速度”。大班的目標是“能按音樂節奏做各種稍復雜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組合;運用空間行走路線、方向的變化進行基本節奏勻速的練習”。通過對比音樂領域不同年齡階段目標,可以發現,小中大班的音樂領域目標既一脈相承,又層層遞進。
3. 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的制訂
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是指在主題開展的時間內所有的發展目標,依據主題開展時間的長短來制訂。主題課程目標制訂的基本流程分為“預設—分解—生成—匯總”四個環節:(1)預設主題課程目標。主題課程的發展需要追隨幼兒,教師心中有目標,活動才能高效開展。教師需要結合主題,從各領域的年齡階段目標逐層分解到主題課程目標,并對其進行分解、細化,成為主題課程的預設目標。(2)分解預設目標。完成主題目標的預設后,需要將預設目標分解在周、日計劃中實施。(3)生成活動目標。在主題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有發展意識,在預設的基礎上對主題課程目標進行適當的整合與超越,注意根據幼兒活動中的興趣和狀態,生成新的活動目標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4)匯總主題課程目標。主題課程結束后,教師需要針對主題課程目標完成的情況,審閱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增加生成的活動目標,剔除未完成的預設目標,形成最終的主題目標。未完成的預設目標,教師可以放在下一階段去落實。
在主題課程目標的制訂中,還需要注意如下事項:(1)目標的遞進性。主題課程是以幼兒的經驗為切入點,在課程實施中不斷豐富、提升幼兒的經驗。這就要求主題課程目標的設置要注重遞進性,不僅要在主題課程中的活動與活動之間遞進,也要在主題與主題之間遞進。(2)目標的全面性。主題課程目標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涵蓋幼兒發展的各個領域。為保證幼兒發展的全面、均衡,教師要有全面意識,制訂主題課程目標要涵蓋主題課程開展期間內的各領域發展目標,即所有活動的目標(包括與探究主題相關的活動目標以及無直接聯系的目標等)都要納入主題課程的預設目標中。在主題課程中,部分領域目標也可以結合所探究的主題來制訂、落實。如大班健康領域目標“愿意探索多種物品及多種器械的玩法”,教師結合主題活動“有趣的紙”,開展“報紙迎風跑”“投擲紙球”等一物多玩的體育活動來落實該目標。還有一些領域目標可能和主題“有趣的紙”沒有直接聯系,如生活活動的目標“能熟練使用筷子”。盡管與當前的主題活動無法結合,但該領域目標也是幼兒在此階段必須要實現的發展目標,這類目標也要納入主題預設目標中,并在后續的主題課程中積極落實。(3)目標的靈活性。主題課程的開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加上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主題課程目標的設置需要保持靈活性。一方面,教師要對不同幼兒達成主題目標的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師應不拘泥于主題預設目標,根據主題的推進,依據幼兒的發現、需要、興趣調整主題目標,并對預設目標進行及時改進。
4. 周目標及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的制訂
教師在制訂周計劃時,需要進一步將主題課程的目標分解細化成周目標,每周進行落實,在主題課程目標分解中仍然要注意各個周目標之間的連續與遞進。以生活活動為例,目標制訂需要以幼兒為主體闡述三維目標,并列出各個目標的指導要點。如目標“能用正確的方式取放茶杯,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常規”,其對應的指導要點為“指導幼兒取茶杯時拿茶杯把手,盡量避免觸碰杯口邊緣;能根據標志將茶杯放置在指定位置,放置時把手統一朝右”。清晰的指導要點有助于教師反思評價生活活動目標的達成情況,保障主題課程目標能順利落實。
三、幼兒園主題課程目標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目標實施的適宜性
1. 選擇適宜的活動形式實現教育活動目標
主題課程的實施過程是兒童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并獲得綜合性經驗的過程。教學活動、區域活動、游戲活動、日常生活活動等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能夠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幫助幼兒在多樣化的活動中不斷積累自身經驗,實現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稄V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將幼兒的活動分為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和體育活動四種,其中學習活動按照參與人數劃分,分為集體、小組和個別三種。集體活動是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在短時間內幫助幼兒獲得某些知識,主要用于解決幼兒發展的共性問題,在集體活動中對幼兒個性和差異的關注會相對較弱。小組活動是小型集體活動,能讓教師在活動中更好地關注每個幼兒。個別活動是個別幼兒的學習活動,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與指導更多。教師需要根據主題課程目標,靈活選擇活動形式。
例如小班科學活動目標“通過活動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并能按照高矮變化進行排序”,為落實這條目標,教師面臨多種實施方式的選擇:一是選擇集體教學活動,通過邊講解邊操作的教學方式落實該目標;二是在戶外活動中組織幼兒開展高矮排隊的游戲;三是在數學區域里投放高矮排序的材料,請幼兒分組進行操作。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來決定是否組織小組學習或個別學習來更好地達成目標。教師也需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靈活選擇教育活動的目標實施方式,激發幼兒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從而有效達成主題課程目標。
2. 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來落實主題目標
適宜的活動內容需要契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例如中班主題“可愛的我”其中一條主題目標是“觀察自己的身體,發現與別人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教師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并將觀察結果制作成活動簡報來園分享。幼兒除了仔細觀察眼睛、嘴巴、臉型外,還細心地發現了耳朵、身上的痣、頭發的生長、笑起來的表情等。適宜的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又十分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家長和幼兒的參與熱情。
(二)目標實施的一體化
主題課程目標的實施要面向全體幼兒,落實相應的發展目標,秉承“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將課程目標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除了組織專門的教學活動外,還可以通過創設相應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主題課程目標。如小班“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主題課程中,教師預設了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目標“能自主喝水、盛飯,飯后能把桌面、地面收拾干凈”。為了有效落實該目標,教師在班上設立了三個分餐點,幼兒可以同時在三個地方自主盛飯,減少了消極等待。班上還設有2~3個分水點,幼兒可以同時在分水點自主飲水,培養幼兒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與家長形成教育共識,統一教育方向,更好地落實課程目標。如在晨間入園時,值班行政教師發現很多幼兒不是自己背書包,書包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幫他們背,于是教師在“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主題課程中預設了“能自己背書包上幼兒園”等生活自理目標。為了落實該目標,讓幼兒形成自我服務、自主管理的意識,幼兒園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向家長發送“倡議書”,倡議每個孩子自己背書包上學;社區和幼兒園值班人員利用晨間巡視了解并反饋幼兒入園背書包的情況;每日值班行政教師也會關注幼兒入園背書包的情況;教師在班上同步開展相關教育,從入園環節開始,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中都有意識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多方努力,采用多種方法,有效轉變了家長觀念,將主題課程的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幼兒園課程圖景:課程實施方案編制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吳荔紅.淺論幼兒課程目標的確定[J].學前教育研究,2007(3):37-39.
[3] 馮曉霞.當前確定幼兒園課程目標應特別注意的三個原則——三談與確定幼兒園課程目標有關的幾個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1998(1):30-33.
[4] 周淑惠.幼兒園主題探究課程與教學[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廣州教育學會教育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2018年度廣州教育政策研究課題“幼兒自主成長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ZCYJ18044);廣州市越秀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2018年度越秀區教育衛生專項項目“基于兒童經驗的自主成長課程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018-JY-032);廣州教育學會2019年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幼兒自主成長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1201930237)的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陳永莉,1416166037@qq.com
(助理編輯 姬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