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認為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是產教融合的重要體現,從課程目標、課程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闡述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并提出建立健全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相關制度、多途徑提高企業課程建設參與度、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實踐綜合能力、完善企業參與課程建設中的學生反饋機制、構建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共同體等促進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產教融合 企業參與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069-0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職業院校應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產教融合獲得更多教學和科研成果。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過程中,由于校企合作制度和機制不夠完善或成熟,存在政府和學校一頭熱、企業一頭冷的現象。對此,應進行統籌規劃,提高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參與度,尤其是提高企業對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參與度,促進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
一、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是產教融合的重要體現
在職業教育領域,企業作為職業院校不可或缺的學習、實習或實訓的地點,意味著教育機構的內涵已由傳統的純學校形式擴展至企業主體。產教融合拓展了職業院校和企業這兩個概念,教育不再只是職業院校的事情,由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承擔更為合適。產教融合中課程建設不再局限于學校一方,企業參與也顯得尤為重要,課程建設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完成是產教融合的重要體現。
從產教融合的角度看,可以把高職院校的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專業核心課)。其中專業基礎課離生產實踐較遠,專業課(含專業核心課)離企業生產實踐較近。專業課(含專業核心課)中有一部分教學任務主要由職業院校利用自身條件完成,還有一部分教學任務必須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模擬企業條件實施或與企業共同完成。這樣一來,教育就不僅僅是政府官員、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還要加上企業高層領導、部門主管、企業實踐指導師傅及員工甚至客戶等更多的互動主體。政府、學校和企業作為合作方不但是一個教育命運共同體,也是一個更大范圍的職業教育命運共同體。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
企業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主要源于企業參與在課程目標、課程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一)課程目標方面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主要體現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上。課程目標指向實訓和生產實踐現場,既指向當前的生產實踐,也對未來的生產實踐發展和目標有一定的預見性。在職業院校課程建設過程中,課程目標要根據企業生產實踐的需要并結合相關理論確定,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疊加。企業一般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管理方案和企業文化方面領先于職業院校,因此,職業院校根據企業當下實踐生產、未來發展需要哪一種類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以及這些人才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能力和素質,能夠較為精準地確定合理的課程目標。
(二)課程教學模式方面
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比較成功的課程教學模式有“德國雙元制”“美國和加拿大CBE模式”“英國現代學徒制”等。在中國應用得比較多的是“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這是借鑒“德國雙元制”而形成的教學模式。這些課程教學模式都是立足于生產實踐,在企業生產實踐的檢驗和直接推動下逐步完善起來的。因此,在運用這些課程教學模式開展職業教育活動時,企業的加入有利于這些模式的完善和發揮更大作用。
(三)課程內容方面
一些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偏向理論,偏向理論的課程內容對職業院校的教師和學生來說教學存在較大的困難。要將企業的生產實踐與課程的理論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企業的參與是關鍵,因為職業院校課程內容的部分理論已經經過企業的生產實踐驗證,企業對生產實踐的理解以及對從事生產實踐所需素質要求的理解最深刻,將企業生產實踐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按照要求融入課程內容中,可以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因此,企業參與課程內容建設可以有效解決理論聯系生產實踐不足的問題。
(四)課程評價方面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企業擁有重要的發言權,這也是課程教學效果在人才培養質量上的體現。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踐,不僅僅展示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展示職業道德及個人品行等,亦即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他們的綜合職業素養,所有這些最終都會反映出職業院校的課程教學質量。如果職業院校把企業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包括學生所需具備的職業素養融入課程評價中,那么畢業生就能更符合企業生產實踐的需要。這彰顯了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對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作用。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促進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路徑
(一)建立健全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相關制度
高職院校的專業骨干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綜合實踐課是最為重要的產教融合類專業課程,在這些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校企雙方都應起到主體作用,也就是說,企業也要擔當產教融合類課程建設的主體。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仍然由學校主導,學校在產教融合類課程建設中扮演著實質上的領導者角色,而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則需要學校的支持幫助,使得企業參與課程建設難以落實。基于這樣的課程建設實際,高職院校應制訂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相關制度與措施,即從學校層面、院系層面、參與方式、參與程序、時間、內容、組織等方面具體確定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形成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制度性文件,從而從制度建設上保障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實現和實施,保證企業的意見在課程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多途徑提高企業課程建設參與度
鑒于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對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要更為積極和更為主動地引導和幫助企業參與課程建設,提高企業課程建設參與度。其一,加強與企業溝通交流,讓企業明白參與課程建設對企業的重要性。從本質上說,高職院校是為企業培養人,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對課程建設中的關鍵和具體要求的認識比較科學,但缺少實踐操作的檢驗,這就需要企業的指導與融合,而企業參與課程建設能夠幫助職業院校實現教育轉向,使其所培養人才更符合企業需求,更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因此,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對自身發展乃至所屬行業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二,高職院校應在企業技術研發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如在產教融合中,通過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管理方案創新、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催生技術革新的靈感、創新的管理思維,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讓企業體會到參與課程建設對雙方是一件互利共贏的事,從而更有動力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中。其三,企業參與課程建設時需要具備一定的課程建設能力,或者說要具備較高水平的課程開發能力,特別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開發能力,然而,企業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課程開發方面的能力往往比較缺乏,對此,高職院??蔀槠髽I參與課程建設人員提供相關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課程建設參與能力。其四,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多傾聽企業的聲音,賦予企業更大的話語權,促使企業真正參與到課程建設當中。
(三)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實踐綜合能力
要想在產教融合中促進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必須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綜合能力。因為要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教師不但要成為教育教學的高手、技術技能的尖兵,而且要成為課程開發和設計的能手、科研的好手,還要成為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行家里手。然而,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學校任課的,他們在企業的實習和實踐時間很短,對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規律不是很了解,往往面臨課程開發設計能力提升難、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難和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能力提高難等問題。對此,高職院??蓞⒄諊乙殉雠_的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相關制度文件,建立相關的實施細則,鼓勵教師深入生產實踐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如通過教師職稱評審晉升辦法倒逼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高職院校教師只有參與生產實踐,才能對生產實踐有科學、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對生產實踐過程有真切深刻的體悟,從而找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入點,在教育、教學、科研和技術服務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四)完善企業參與課程建設中的學生反饋機制
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學生享受并承擔課程建設的所有結果,并體驗課程應用的全過程,是反映課程建設優劣的終端感受者,因而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參與力量。學生對課程運行有著豐富的體驗,有著最為直接的感受,產教融合的課程設計運行及融合是不是科學合理,是不是符合企業生產實踐的需要,是不是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對這些問題學生會有自己的認識,高職院校也應予以重視。學生在產教融合中的認識是從他們的角度認識企業生產實踐及企業生產環境,從側面反映了企業對產教融合的需求,部分體現了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運行情況,因此應重視學生的反饋。重視學生的反饋,其實就是把學生納入課程體系,并通過這種方式反映企業的課程參與情況,再反過來提高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效果和質量。企業參與課程建設效果和質量的提升,也能進一步調動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
(五)構建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共同體
企業積極參與產教融合,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措施保障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實現??梢钥紤]以產教融合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共同體,如通過成立地方性或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企業技術服務與培訓中心、校企研發服務中心、技術改造與應用中心等多種形式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共同體可以有不同的運行模式,可以是多所高職院校和多家企業建立多對多的關系,也可以是多所高職院校與產業或者行業協會的多對一關系,還可以是高職院校協會與多家企業的一對多關系。這些運行模式可以互相融合,也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進行變換,在產教融合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運行模式,應進行隨機調整。構建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共同體的關鍵是在各共同體成員間建立真正的對話關系和深入的產教融合,從而共同提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效果和質量。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以及促進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路徑,以期為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曾東升,劉義國,尚維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治理政策分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1).
[2]吳顯嶸.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產業學院建設機理及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9).
[3]劉月霞,馬云鵬.課程領導的“困”與“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5(4).
[4]姜大源.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教育學意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7).
[5]聶勁松,等.校企合作:從利益共同體到治理新格局[J].職教論壇,2018(12).
[6]冉云芳.我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研究綜述[J].教育學術月刊,2017(1).
[7]鄧澤民,董慧超.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陳滿秀(1969—? ?),女,漢族,湖南祁陽人,碩士,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車輛工程研究與教學。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