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共育新模式強調的是學校和家庭的配合,如何協調好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使二者教育形成合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有效地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必須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平臺,可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家訪”“家長會”“網絡資源”等途經,搭建起家校共育的平臺。
關鍵詞:家校共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搭建平臺
家庭、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搖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教育作用。學校和家庭是教育的“兩只手”,缺少了哪一只,教育必將孤掌難鳴。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實現家校之間行動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起一個精彩的舞臺。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各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制訂了明確的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和機制,激發了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成為學校的智囊團。家長們在家長委員會的牽頭下,不斷提出改善學校教育的要求,傳授社會上的經驗。2018年,長白山管委會教科局對轄區各學校學段代表,有針對性地向家長搜集了家校共育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或最需解決的典型問題。其中,有不少家長就提出,放學時間和家長下班時間不同步,孩子無人看管的困惑。對此,教科局決定在全區各校實行課后托管,將學生午餐及社團活動、特長培養、培優補差等工作放在午間封閉式管理期間進行,解決了家長的擔憂,讓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學校,同時又解決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學習效率低等突出問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家長委員會的成立,就像在家長和學校之間開通了熱線電話,密切了學校與家庭的關系,達到家長和教師間的有效溝通。我校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不斷優化和創新了學校教育質量,也得到更多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二、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
家長開放日活動是促進家校溝通的一項特色活動,能進一步增進家校聯系,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了解教師、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深受家長的歡迎。學生在經歷中成長,家長在參與中改變。課堂上,學生們聚精會神,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每一位家長也用心傾聽,真切地感受孩子課堂表現,看到了孩子的點滴進步,看到了老師的辛勤付出。活動結束了,家長的積極性還沒有消減,希望以后多搞幾次這樣的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不僅讓家長覺得受益匪淺,感觸多多,同時也給了我不少啟示,從家長的反饋中也看到了我今后值得改進的地方。
三、定期家訪
家訪是學校和家長聯系的重要渠道,是教師了解學生家庭環境、生活習慣的主要途徑,是家校溝通的良好橋梁和紐帶。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擔負起育人的重任,是每位教師的工作職責。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深刻感受到,如果得不到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對孩子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甚至無效的。因此,每一次家訪前我都制訂周密計劃和目標,并認真作好家訪記錄,力求做到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家訪能讓我們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等各方面情況;詳細掌握家庭教育、家庭背景、人員結構等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學生們都能享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切忌“告狀式家訪”,家訪時,一定要孩子在場,與學生及其家庭“零距離”溝通,面對面分析問題,查找原因,明確方向,不指責、不埋怨、不批評。從每次家訪時的交談中,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四、開好家長會
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每一個問題孩子身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進步,只有父母作出改變,孩子才會改變,所以說我們要做好學校教育,我們也要把教育延伸到家庭。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會利用這樣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向家長們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時推薦一些關于家教的好書,如《有效溝通,做高情商父母》《觸動心靈的教育-家教》《言傳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等書籍,通過讀書,不僅使家長獲得了培養和教育孩子的好方法,還為孩子樹立了愛學習的好榜樣。我班王思琪家長在家長會上說:“在通過閱讀家教書的過程中,我了解到許多如何去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經驗,我感覺挺好的”。家長的改變也讓孩子們不斷的進步。學生于小雅說:“之前我寫作業的時候,媽媽就喜歡在外面看電視看手機,現在看過您推薦的家教書后,她就陪我一起寫作業,我的成績提高了,寫作業的速度也快了”。看到家長的變化和學生的進步,我很欣慰。未來的家庭教育還會有更多挑戰,我愿意與家長攜手前行,不斷探索,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發展,共同撐起孩子們的燦爛明天。
五、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為便于溝通和聯系,班級組建了微信群,通過微信平臺讓家長們更及時的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學校的各種活動情況,同時,老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生活習慣、家庭情況等,微信平臺成為了家庭和學校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鼓勵家長多參加一些家庭教育培訓,有聘請專家講座培訓、有外出學習培訓等,最方便最便捷的就是網絡培訓,在每周一的晚上八點鐘,幾乎全班家長都會進入公眾號“中國家庭報家長學校”,我和家長一同學習,專家的講座深入淺出,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具體指導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讓家長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家長們在班級群里互相交流學習感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對癥下藥,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長期以來,我校一直都非常重視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開展了多種家校合作和溝通的模式,這里就不一一贅述。總之,今后我們將繼續挖掘資源,拓寬渠道,努力提高家校共育的新水平,繼續探尋家校共育的新途徑,堅持不懈地引領家校共育常態化。我們將用真誠架起一座溝通學校與家庭的連心橋,增強家校共育合力,共助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吳艷瑾.搭建合作共育平臺打造和諧家校生態[J].新班主任,2019(09):19-20.
[2]王文龍.加強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J].寧夏教育,2017(06):29-30.
作者簡介:袁炳東(1993.10)男,漢,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池北區第三小學校,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家校共育
(長白山池北區第三小學校?13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