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語文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突破傳統教育中的局限性。在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中,其中的關鍵性內容在于選擇合適的文本,充分確定一個合適的語文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讓學生的語文閱讀變得更具有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選擇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025-02
【本文著錄格式】呂曼.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J].課外語文,2021,20(12):25-26.
傳統的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有著很大的不同,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突破傳統語文教育中的局限性,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做到以點帶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文本,將有關聯的文本放在一起,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具有效果,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性。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價值分析
(一)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文本中學會閱讀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閱讀是學習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讓學生學會閱讀,掌握閱讀的必要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責任之一。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采取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利用有效的時間,擴展自己的閱讀量,學會閱讀的具體方法。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接受到更多的語文閱讀內容,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讓學生的語文知識閱讀面變得更廣,充分發展了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學生需要對于語文文本中的信息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其中汲取能量,完成對于文本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
(二)培養學生成為閱讀時的主體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一直沿用著傳統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會覺得其中不具備趣味性,會有一些枯燥的感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注意進行理解。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實踐,幫助學生成為閱讀時的主人,讓學生轉化自己的角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在學生擁有了基本的閱讀興趣后,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擁有基本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找到閱讀的價值,明確閱讀的意義。新課標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閱讀應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情感認識。通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于語文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保證學生的閱讀素養養成。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方法
(一)準確把握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保證群文閱讀的針對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應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根據語文教學大綱設定的教學目標,設置一個合理的學習議題,將有關聯的語文文本內容總結到一起。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能夠拓展相應的語文知識,高效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通過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應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區別于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效利用自己的學習時間,學會自主學習,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意識,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重視將有著相同中心內容的文本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聯合教學,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內容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放在一起進行群文閱讀,根據這三篇文章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幾篇文章,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讓學生深入分析課文內容,理解作者所描繪的畫面,提升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讓學生學會景物描寫為目標,逐步對于選擇的語文文本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對比的方式,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學會景物描寫的具體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合理選擇閱讀議題,發掘出語文教學的價值
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應注意選擇具有價值的閱讀議題,保證語文閱讀教學能夠發揮出自己的作用,更具有實效性和科學性。在選擇議題時,其應遵從兩個原則:興趣性和合理性,難度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應充分考慮到當前小學生的接受水平。確定一個合適的議題,再根據議題選擇合理的文本內容,對于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發掘,發揮出語文群文閱讀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對于自己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性。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重視為學生選擇一個合適的議題,以議題為關鍵點,圍繞議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于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童年”這一主題,教師可以搜集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將有關系的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展示,比如《童年的水墨畫》《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肥皂泡》《我不能失信》,通過將這幾篇課文放在一起進行閱讀,讓學生深入理解童年的含義。那么,在課堂學習中,“童年”就是本節課堂學習的重要議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做好課堂導入,向學生進行提問:在同學們的眼中,童年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對于童年中的哪些事情有著強烈的印象?比如在學習《童年的水墨畫》這一課時,對于本節課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應重視為學生進行解析,比如:“草原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在這句話中,學生理解“笑聲”為什么會蹦跶。通過對于重點語句進行解析,增強學生對于語文教材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注重文體的體裁類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應重視文本之間的相互聯系。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應先確定文本的體裁類型,將語文閱讀教學中相關的文本體裁類似的放在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外也補充一些資料,輔助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效果。在群文閱讀中,教師應注意將有關聯的文本契合放在一起,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詩詞是其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也是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篇幅。根據詩詞教學內容,教師應注意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讓學生感受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習《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課外資料,輔助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利用《行路難》《將進酒》《楓橋夜泊》《山居秋暝》,通過這樣的方式,深入為學生講解詩詞知識,提升學生對于詩詞教學內容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感受詩詞背后的意境,增強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選擇語文古詩文教學中領會背后的情感。
(四)內外結合確定文本的篇目,擴大學生的語文閱讀量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僅僅依靠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并不能帶給學生更為高效的課堂學習體驗。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體驗,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重視對于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擴展,在課堂外也搜集相應的文本資料,補充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通過合理選擇相應的文章形式,注意將有關聯的文本內容為學生展現出來,提升學生對于語文教學內容的基本認識。在課堂上通過注重選擇有著一定關聯性的文本知識展現給學生,能夠有效保證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質量,讓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發揮出相應的效果。通過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有效補充課堂上的語文學習資料,從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內容,引發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入性思考,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有效增加學生思維中的活躍度,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兩篇文章時,在這兩篇文章中,教材主題都是和魯迅先生有關的。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聯系課堂外的閱讀書目,為學生拓展課堂上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也進行《故鄉》《祝福》《孔乙己》《阿Q正傳》的閱讀學習,充分打開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群文閱讀的方式,從語文閱讀教材中選擇合理的文本形式,從多個角度出發,選擇合適的文本內容,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教學效果。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應重視開展語文群文閱讀,通過將有關聯的語文教材選擇出來,讓學生開展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敬丹.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行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0.
[2]夏美奇.小學高段群文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2020.
[3]趙晗池.小學高學段群文閱讀的文本建構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呂曼,女,1987年生,江蘇徐州人,本科,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