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積淀而成的文化形式,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尤其是在網絡技術廣泛運用,使本民族文化意識受到嚴重沖擊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更應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地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全方面的滲透教育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重要意義;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041-02
【本文著錄格式】魏麗娟.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2):41-42.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日趨明顯。多元化文化意識浪潮的涌入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滲透與教育已經逐漸提上了日程。而語文學科作為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傳承的顯性學科,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通過自身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策略的有效創新與拓展,來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緊密的結合,對學生開展良好的滲透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和傳統文化傳承意識的增強。
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
在核心素養理念視域下,語文素養主要包括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而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與學生接觸的教學內容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在5000年發展歷史過程中逐漸積淀而成的,博大精深,不僅是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接觸到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使其在有效閱讀與理解中獲得自身文化底蘊的增強和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有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在文化意識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不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由此可見,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與弘揚,是推動中華民族繼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滲透,使更多的學生從更加全面的角度進行傳統文化的了解,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自覺地擔負起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傳承的歷史責任,有助于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
(三)有助于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
立德樹人是現階段教育事業的重要教學功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同樣擔負著這一教學責任。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更應對學生進行道德意識的有效引導。而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通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在對傳統美德高度認同的情況下,逐漸得到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優秀個人修養的形成,使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滲透策略
(一)制定科學、全面的傳統文化滲透目標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因素。教師為取得更加良好的傳統文化滲透效果,就應從教學目標入手,制定出更加科學、全面、明確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目標,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始終圍繞這一滲透目標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任務的布置。首先,教師應圍繞知識與能力目標這一維度,進行明確滲透目標的確定。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第一個維度,主要是指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講授以及相關能力的培養。在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就應積極地通過漢字的教學、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語文能力。其次,教師還應圍繞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制定感受文化底蘊、掌握鑒賞技巧的滲透目標。在這一滲透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就應通過更加多樣化、趣味性教學方式的實施,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蘊,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藝術鑒賞水平。最后,教師還應圍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滲透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作為最高級的滲透目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美德,在有效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基礎上,使學生逐漸得到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審美情趣的形成,進而有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樹立。
(二)注重提升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重要的參與者,發揮著重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的功能。因此,教師自身具有的傳統文化素養以及傳統文化滲透意識,直接影響著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地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從而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傳統文化滲透教育。首先,教師應以學習者的身份,積極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優效學習。一方面,教師應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博覽群書,來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和學習,從而使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得到增強。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積極地進行外來文化的吸收與采納。只有在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只有在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與吸收中,才能在海納百川中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發展。其次,教師還應以傳承者的身份來積極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初中語文教師作為漢語言文化的傳授者,在進行傳統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肩負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將自身具有的傳統文化的素養,積極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從而有效地拓寬學生的傳統文化視野、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有效發揮了自身傳統文化傳承者的功能。
(三)積極拓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形式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講授環節是給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途徑。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拓展滲透教育的方式,使學生在更加多元化的課堂表現形式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與感受。首先,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古詩詞的誦讀活動,并在誦讀的過程中,自主地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誦讀是進行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很自然就會感受到其中的意義以及內涵?!皶x百遍,其義自見”表達的就是這種意思。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誦讀活動,如領讀、齊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這樣學生就能在誦讀中感受到古詩詞語言的簡潔、精準,同時也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境美和韻律美,從而實現良好的傳統文化滲透效果。其次,教師還可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情境教學模式。教師通過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引導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和欣賞感受。如,在教學曹操的《觀滄?!芬辉姇r,教師就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來再現當時的情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進行古詩的誦讀與學習,以此實現情感共鳴,體會到詩中恢弘的氣勢和詩人寬廣的胸懷。
(四)注重在實踐教學活動的延伸滲透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單一的課堂滲透方式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通過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實現傳統文化的延伸滲透。首先,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與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結合,通過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成語故事、經典文學作品等,使學生利用課外閱讀的時間來更加深刻地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教學活動。如,每周一詩、古詩詞競賽以及結合傳統節日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式,都能為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營造濃厚的氛圍,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積累,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滲透教育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文化意識日益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以及學生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就應通過傳統文化滲透目標的制定、自身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傳統文化滲透教育形式的拓展以及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以此實現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傳承意識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段澤運.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6(1).
[2]杜瑩.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的研究與分析[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5).
[3]吳穎.理論與實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2).
作者簡介:魏麗娟,女,1979年生,河北三河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