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在我國社會整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意識到,人才的培養對于國家未來發展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所以本文也立足于校園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重點了解到整本書閱讀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策略,并且提出了思維導圖在其中的巧妙應用方法,希望能夠真正地把整本書閱讀工作的成果變得可視化,以此提高學生知識學習質量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整本書的階段,找到閱讀的技巧,提高閱讀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后續的良好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思維導圖;整本書;閱讀;成果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079-02
【本文著錄格式】孫胤爽.巧用思維導圖,將整本書閱讀成果可視化[J].課外語文,2021,20(12):79-80.
前言
近年來,隨著最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教育工作越來越倡導整本書閱讀課程化,也就是說讓學生通過對整本書內容的閱讀,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也讓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改善,利用最為有效最為積極的方式,打造高質量的課堂教育環境。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以整本書閱讀作為核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找到整本書閱讀最佳的開展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最有效的課堂教育。本文就提出思維導圖模式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希望能夠利用正確的閱讀形式,使整本書閱讀的成果可視化,以此為學生后續的良好發展和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淺水初涉——用情節導圖激趣
最新課程標準針對初中時期語文課堂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包括: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等一系列的內容,這也能夠看出,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能夠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名著是國家文化的展現,也是經過時間洗禮而得到的最佳的知識學習內容,所以名著的閱讀最為關鍵的就是整體性。在閱讀的階段需要具有整體性的觀念,需要把具有情節連貫性的小說類作品進行清楚的分析,了解其中所構化的情節,這樣才能夠完成閱讀的任務,也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抓住人物和事件主要的線索,在整體上對內容進行把握,了解這本書具體說了什么,關鍵的情節有哪些,這些情節之間又是如何串聯在一起。
在閱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可以以地點的轉換作為整本書思維導圖的情節構建模式,在導圖繪畫的過程中,通過情節的劃分能夠讓學生對整本書的內容有著整體的把握,既方便了學生的記憶,也能夠為學生對整本書故事的復述提供一個思路,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實際上,看似一張簡單的思維導圖,考驗的不僅僅是學生思維的能力,也包含學生構化情節的能力,更是尋找還原作者寫作思路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探尋,發現以此了解整本書作者寫作的思路,以及內容之間的關聯,這樣才能夠使整個閱讀工作變成神奇奇妙的旅行,發現閱讀的奧妙之處,提高閱讀的效果和水平。
二、海中暢游——用形象導圖提質
文學知識又是人文知識,其中所具有的鮮明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也是立體鮮活的。形象的思維導圖需要把整本書中人物的具體個性,以及直觀的形象特點展現出來,把文字還原成畫面,以圖形的形式再現人物的形象,這樣也能夠激發起學生對于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果和質量。
勾畫人物形象的思維導圖,學生需要首先聚焦人物,精準地閱讀相關的內容,用批注記錄的方法,閱讀相關的知識,在確定了人物主要的經歷,以及準確把握書中內容細節的基礎上,把內容和感受進行歸類整理,在不同的側面概括人物所呈現出的性格特點,對人物進行完整立體的認知,再把頭腦中的人物復活,變成思維導圖。這樣既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擁有著一個可視化的過程,也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表達,以及頭腦中的想象一致性進行檢驗,又可以使教師清楚地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過程,使教師的指導能夠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使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對人物具有標簽化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閱讀《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作品時,其中的人物是復雜多面的,如果通過直觀的閱讀,很難讓學生進行理解,也會導致學生喪失了閱讀的樂趣。這樣就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讓學生建立起四個維度的人物思維模式,分析個體與萬物、個體與他人、個體與社會、個體與自我,這樣就能夠使學生梳理書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物的個性,對人物有著精準的掌握,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能力。
三、深海遨游——用話題導圖增效
很多名著中都包含著非常深刻的思想內涵,在閱讀教育工作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學生所呈現出的疑問點興趣點往往會越來越集中,也越來越想尋求問題解答的方法,探尋觸動自己內心的內容。正如《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描述的,閱讀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需要努力地提出問題,盡自己所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就能夠聚焦自己的疑問點,或者是興趣點,對所閱讀的書籍思想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和理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更是需要演出一定的話題,這樣才能夠為思維導圖增加一定的效果,也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一千個讀者在自己的腦海中就會構建出一千個人物形象,所以教師還需要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之后,通過自己閱讀的感受以及閱讀的想法,精準地描繪出自己內心對于主人公的理解,以及對于作者寫作時思想感受的品讀,這樣才能夠真正地達到高質量的閱讀效果,也能夠使學生深入到書中,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每一本書都有著自己的思想內涵,能夠在閱讀后引人深思,這樣才能夠達到閱讀的目標。所以對于初中生也是如此,教師之所以要帶領學生閱讀整本書,就是想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從而提高其閱讀的效果,體會文章內涵,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信息梳理——閱讀素養的基石
思維導圖屬于一種把知識進行可視化處理的工具,既能夠把一些隱性的知識向顯性化方向所轉化語言信息,也能夠向著圖像化方向所發展,有效地幫助學生對信息內容進行梳理,加快學生認知的程度。在思維導圖繪畫的過程之中,教師還需要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不同的思維導圖繪畫模式,能夠展現出不同的內容和含義。圓圈的思維導圖一般是由兩個圓圈所組成,小的圓圈是主題的事物,外面大的圓圈則是與這個事物有關的各種細節特點。利用這樣的圖形可以提取事物的信息,較為完整地呈現出主題的概念。
例如:在閱讀《天藍色的彼岸》這部講解生命與死亡的書時,對于死亡的概念,學生在整本書中都能夠找到描寫細節的詞匯,然后利用圓圈的思維導圖就可以對其進行合理的劃分。
樹狀圖主要就是對長篇小說人物類的關系進行梳理,其中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通過樹狀圖就可以利用簡單的圖形,分析其中復雜的人物關系,以此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和質量。這些思維導圖的繪制對于學生閱讀效果的改善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整本書的理解程度和水平,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所包含的核心思想,感受作者在寫書時所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能夠提高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五、邏輯整合——閱讀素養的重心
在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出一本書的脈絡結構圖,其中以線條顏色等各種主題呈現出來,并且進行個性化的閱讀間接表達。通過不同的繪畫方式,學生的閱讀效果也能夠得到改善,從而提高閱讀的效果。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在多個角度看到問題,找到事物所呈現出的多樣性特點,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六、結論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能夠看出,校園教育工作的開展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課堂上所能夠關注到的僅僅是學生對于教材中知識內容掌握的情況,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樣的教育方法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阻礙了學生后續的發展和進步。所以本文也結合以上的內容,重點了解到整本書閱讀效果可視化的具體實施策略,提出了思維導圖教學方法在其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真正地利用思維導圖形式,保證整本書閱讀教育工作向著全新的方向所發展,以此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和水平,為學生后續知識的學習做好堅實的鋪墊。
參考文獻
[1]鐘惠林.基于體驗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以《綠山墻的安妮》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8).
[2]曾曉燕.“一書一法”:初中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指向——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8).
[3]方淑惠.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整本書閱讀策略探析——以《紅樓夢》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8).
附? ? 注
大連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研究”(ND2020185)。
作者簡介:孫胤爽,女,1982年生,遼寧大連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