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辰
【摘要】在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所以對數學語言的掌握還不夠扎實,課堂上往往會出現很多學生會做題但是不會正確表達的現象。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各位教師必須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數學語言訓練情況來采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模式,幫助學生在最關鍵的時期發展數學語言能力,能夠接受更加系統化的訓練,從而更加準確地進行數學表達。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語言;說;訓練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說”的訓練主要是讓學生能通過表達來把思維更加準確地呈現出來。語言表達內容能夠充分地反映出學生對這些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一般來講,我們讓學生表達主要是因為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會解這道題,但是卻無法準確地用語言進行描述。所以針對日常的練習開展的“說”的訓練才會有更加真切的效果。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選擇了以下重要途徑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說”的訓練。
一、結合圖片加強“說”的訓練
在當前小學數學的教材中,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課本大部分的知識都會通過彩圖的方式進行呈現,一方面會讓學生更加愉快地投入課堂,另一方面這種以圖片呈現知識的形式更符合學生們的認知特點。這些色彩斑斕的圖片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也能讓他們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中養成愛思考、愛觀察的好習慣,對其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結合數字圖片進行練習
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正確的數字書寫方式,在課堂上也有關于數字主題的教學圖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圖片進行觀察,讓他們試著說出圖片中呈現了什么內容。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圖片中的人和物體的個數進行統計。針對不同的個數應該使用怎樣的數字來表現出來呢?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也是對其“說”的能力進行培養的一種主要方式。比如針對6這個數字的學習,教材當中展示的主題圖片里所有物體的個數都是6個,這就更加深化了主題圖片的意義,讓學生們通過反復的觀察,通過表達訓練,能夠把圖片當中呈現的內容說出來,理解數字6的基本概念。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后,我還會讓他們利用這個數字來進行其他形式的表達。有些同學說:我有6支鉛筆。有些同學說:媽媽昨天帶我去超市買了6個蘋果……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對6這個數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而且也為接下來的進一步教學奠定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二)結合加減法的意義進行練習
在低年級加減法意義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結合圖片來開展“說”的練習。我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了我在學校門口拍下的一張照片:照片正是學生們的家長開著小汽車來送他們上學的場景。在這張照片當中一共有4輛小汽車,我把這4輛小汽車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且在這4輛小汽車的外面畫了一個大的圓圈。這個圓圈就代表4輛小汽車是一個整體。在學生已經對數字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后開展教學,可以讓同學們很輕松地理解這個概念。緊接著我又在這個情景下給同學們進行講述:某某同學的媽媽今天也是開著車來送他上學的,在我拍完這張圖片之后,某某同學媽媽的小汽車剛好停下。緊接著我就在黑板上這個大圓圈的外面又畫了一輛小汽車,然后在所有汽車的外面又畫了一個大的圓圈。這樣邊說邊畫,讓學生看到我繪制過程的同時,也讓其感受合并過程的存在,更加清晰地看到合并過程的結果。我問學生們:現在黑板上一共有幾輛小汽車呢?學生能很輕松地告訴我有5輛。接下來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我畫出來的這些簡筆畫,口述把4輛小汽車和1輛小汽車合并在一起的過程并用加法計算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減法意義的教學當中,我把黑板上原有的4輛小汽車保留了下來,給同學們展示的教學情境是,某某同學的爸爸看到孩子下車之后,安全地走進校門后就把車開走了。然后我把其中3輛小汽車畫了一個圓圈圈起來,然后在剩下的小汽車上畫了一個“×”,表示去掉這輛小汽車,然后讓學生用減法的計算方法表現出黑板上這個減法的意義。
在這個口述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圖片內容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加減法意義存在的不同,也能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具體計算方法,為未來學生厘清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具體計算加強“說”的訓練
(一)口述思考過程的表達訓練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知識內容都是非常基礎的,也是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當中肯定會用到的。為了避免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經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產生不必要的丟分,我們也可以讓學生用口頭表述的方式將思考的過程表述出來。一旦學生出現錯誤,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并且這也是對學生“說”的能力進行訓練的一種有效方式。
例如,在進行加減法運算的教學時,讓學生計算5+3=____________,學生口頭表述自己思考的目標就是5和3會合成幾呢?因為5和3合成的是8,所以5+3=8。14-6=____________,學生們口頭表述自己思考的目標就是6和幾會合成14呢?6和8合成14,所以14-6=8。同樣的,在學生未來學習到乘法和除法運算的知識時,也可以用口頭表述的方法,把自己思考的過程表達出來:22×4=____________,學生口頭表述自己思考的目標就是22=20+2,20×4=80,2×4=8,所以80+8=88,也就是說22×4=88。通過思考,然后運用口頭表述的方式把思考的內容表現出來,對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計算的原理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熟練地掌握計算的形式,為其個人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讓其在未來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更好地運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加以解決,保證計算的準確率。
(二)口述分析思路的表達訓練
思路的分析主要體現在運用低年級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應用題的過程中。每一道應用題都會有不同的解題思路,而且學生的思考方法也各有差異,每一個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學生的解題思路可能存在千差萬別。要想更好地讓學生鍛煉自己“說”的能力,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讓其把分析的思路說出來也是一種有效的訓練形式。有時題目當中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充足的,很有可能會存在隱含信息,學生必須結合題目當中給出的已知條件,通過問題的顯示綜合思考是否有哪些條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計算才能夠得出。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兩個數相差多少”的相關知識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應用題:學校為了讓運動會的場面更加熱烈,在禮儀公司租來了12臺禮炮,然而這12臺禮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熱烈效果,所以學校又和禮儀公司聯系,想要再租用12臺禮炮,但公司表示禮炮的數量不足。為了讓數字更吉利,后來禮儀公司又給學校運來了幾臺禮炮,最后操場上一共有18臺禮炮共同慶祝運動會的開幕,場面非常壯觀。試問后來禮儀公司又給學校運來了幾臺禮炮?題目呈現之后讓學生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解答這個問題的方法用口述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的表達大致相同:從題目當中可以知道后來運到學校里來的禮炮比剛開始運來的禮炮要少,知道了最后學校放了多少臺禮炮,也知道了最開始學校租用了多少臺禮炮,直接用減法的計算方法就能求出后來禮儀公司又運來了幾臺禮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知道了解決兩個數相差多少的相關應用題的解決方法,而且也能通過這種生活化的題目,更好地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課堂上的呈現,各位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把思考的過程以及分析的過程用口頭表達的方法和同學們進行相互交流。因為課堂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而且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教師進行分析,所以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相互交流,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也能讓學生通過相互之間的幫助,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真正做到把這些知識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讓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是整個數學教學的奠基石。學生能夠準確地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能讓其在有針對性的訓練當中更好地吸收數學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的溝通中實現個人綜合素質與抽象思維的綜合發展。而且在課堂上對學生“說”的能力進行訓練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把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穩步地前進。
【參考文獻】
[1] 邱鳳英.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說寫訓練[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7:48.
[2] 馬桂蓮.談談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J].教育革新,2013:60.
[3] 楊雪云.小學低年級數學語言訓練[J].文學教育(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