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建東
摘? 要: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富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更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素質教育理念提出當下小學語文課文教學目標不再是知識教學,而是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就是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應當科學開展傳統文化知識教學,采用科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文作者詳細闡述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希望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小學語文;閱讀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79-02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Reading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QUAN Jiandong? (Longxi Coun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not only rich in cultural knowledge,but also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at the goal of Chinese text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s no longer knowledge teaching,bu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reading teaching,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refore,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lass,teachers should scientifically carry out tradit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teaching,and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t students feel the char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n how to infiltr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hoping to provide powerful help for the major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classroom
小學階段是學生最重要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課程濃縮著中國語言文化的特點,若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能夠打好良好基礎,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認同感會大大提升。傳統文化的學習目的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立足學生基本學情,以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主要目的,把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本有效結合,最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1.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習傳統文化的促進作用
(1)認識歷史,感受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傳統文化以多維立體的特點將人類的發展過程進行了概括,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現代人類的生活。比如在戰國末期著名的教育學著《學記》在現代教育中也仍然被眾多教師和教育學家所推廣。此書將我國古代經典的儒家教育思想高度概括,并且對教育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書中所記載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師道制度,教育和教學的一些原則和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都為現階段的教育做出了重要的引導,現階段的教育也依然把學記作為指導思想,教師和學校也在教學方法中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革。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有助于讓學生更加了解歷史。
(2)豐富學生視野,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由國家及地方教育部共同商討制定的,每一篇課文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傳統文化知識,比如關于孝道,禮儀,古文,詩詞,曲賦,戲劇,國畫,書法,中國四大發明等,這些優秀的文化知識能夠豐富學生的視野,并且還會教會學生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模仿古人寫詩作賦,或者如何歌頌民族英雄人物,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在學習唐詩宋詞時,學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古代詩人的智慧。
(3)借助傳統經典書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增加對傳統經典書籍的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文化素養,例如在學校的精品閱讀室和教室中的閱讀角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逐漸受環境的熏陶,增強自身修養。例如我國優秀的傳統經典書目,《大學》、《孟子》、《中篇》、《論語》,《春秋》、《史記》、《左傳》,這些傳統的經典書籍,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并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現在一些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小學生只知道過節,卻不知為何過節,節日到底從何而來,其實這就是傳統文化欠缺的表現。那么老師可以借助《清明》這首古詩來解讀我國的傳統節日,并幫助學生了解節日背后的歷史事件。
2.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目標功利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階段小學語文的課堂主要是提升學生成績為主,教師在教授課程時也主要以應試教育為目標,久而久之,教師也出現了遺失教育初心的現象。在繁重的課業任務以及教學壓力下,很多教師都不同程度的缺少了教育使命感以及作為教師的奉獻精神,很多教師也是為了快速實現應試目標而多次減少教材中傳統文化的知識講解。很多教師認為傳統文化考試內容涉及少,可以不用細講,即使在教材中出現了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識,很多教師也只是一帶而過,讓學生以了解為主,并沒有深入講解。這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缺失。對學生來講,語文學習就是不斷的讀寫背。但是縱觀中國的教育,我們應當清楚認識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只有在教育工作中不忘初心,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2)教育方法陳舊單一,無法激發學生興趣
新世紀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倡的是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是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依舊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依然是填鴨式,教師在講臺上手舞足蹈苦口婆心的教,而學生只是在課桌下面被動的聽。很多學生在課堂中都沒有主動性,課堂參與感也大大降低。長期下去,學生對語文學習也缺少了興趣。由此可見,雖然課堂短短幾十分鐘,但是學生卻無法真正吸收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很多學生都認為傳統文化離自己生活的年代很遙遠,對于傳統文化可以不用掌握,這種心理必然與現階段提倡的新教育理念相違背。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就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更別提主動與教師溝通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在傳統文化的活動中參與性也不高。
(3)課堂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融合不夠
怎樣將傳統文化知識引入小學課堂,使傳統文化滲透在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并在課堂上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下小學語文老師應該重點考慮的教學問題。有的老師在借助教材進行文化教育的時候,只局限在教材中,而沒有從學生的主觀思想上對教材文本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延伸,如學習一首古詩詞,并沒有探究古詩詞背后的歷史文化、歷史事件和歷史背景。傳統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淀,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但是受社會上西方錯誤思潮的影響,一些小學生的思想狀況令人擔憂,對傳統文化的曲解以及漠視傳統文化的現象,給當下的教育界敲響了警鐘。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將教學內容和傳統文化緊密相連,是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3.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滲透的具體策略
(1)現實生活情境中結合 傳統文化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經驗缺乏,很多情況下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小學生也由于心理結構并不成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那么多半都是因為感受到了好奇或者開心。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或者年級的升高,以及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生的學習目的也會越來越明確,小學生也會出現榜樣的模仿。有的學生會模仿古代明君,或者革命先烈等,并且從內心也會要求自己和榜樣一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從這一點來講,教師在教授學生傳統文化的知識時,應當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主,將傳統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理論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
(2)從不同角度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小學語文教育有著內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方法多元化,學習體系多元化的特點,這些特點是提升學生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主要方法,并且也能夠反映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內容,主要方式,主要方法以及課堂管理等。建立多角度的學生學習體系,也是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更是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特點的必然要求。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采用多角度的教學體系,構建科學的課程標準,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在具體教學中,語文教師不管用到什么樣的方法,都應當保證傳統文化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不能為了使課堂有趣而改編傳統文化,也不能用反面教材誤導學生。在教授經典詩歌時,教師不光要要求學生背誦,還要理解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
(3)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古詩詞發展歷史,每一篇詩詞都蘊含作者豐富的情懷。古詩詞教學中若能滲透傳統文化知識,那么課堂無疑就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由于自主學習能力差,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語文教師應當立足學生基本學情,做好古詩詞與傳統文化的共同教學。古詩詞雖然文字簡短,但是意蘊深長,并且能夠表達很深刻的內涵。教師首先要對古詩詞真正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上傳統文化,這樣才能將古詩講的惟妙惟肖。比如在講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出作者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可以對作者陸游進行簡介,讓學生搜集資料,找出陸游的生活年代特點,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詩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4.總結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經年代非常久遠,并且蘊含面非常廣泛。它是國家生命的象征,民族的實力,也是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只是學校應該做到的,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隨著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各國文化都在進行碰撞,中華傳統文化已經在整個世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學生學好傳統文化,不僅能夠發揚民族精神,還能振興國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知識真正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使傳統文化知識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王永花. 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25):P.29-30.
[2]劉龍鳳,徐麗麗. 簡析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4):44.
[3]郗傳玉. 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9(08):219-219.
[4]江萍.讓傳統文化滋養數學課堂——淺議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J].小學教學研究,2019(01):4-8
[5]孟祥鴻.芻議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111-112
[6]襲祥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06):227-228
[7]張雙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7(08):53-54
[8]劉文婧.聚焦古詩情境誦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淺析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情境誦讀實效性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44-45
[9]林玉蘭.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9(15):49-50
[10]彭麗春.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2020(3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