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貴林
摘? 要:教育裝備和教育方式的不斷發展,新的教育模式層出不窮。 “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式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核心作用、增強課堂學習的成功性、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生成績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地理;先學后教;教學效率;實行措施;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85-02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I Guilin? (No.2 Middle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methods,new educational model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learn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mobiliz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geography,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core role,enhancing the success of classroom learning,improving learning effect and students' performanc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Learning before teaching;Teaching efficiency;Implementation measures;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先學后教”模式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概念,有效地實現了發展學生核心能力、發展新概念和新課程的學習目標、構建了各課程之間的橋梁,得到了廣泛的尊重和應用。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使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對實現“學生發展導向”的基本概念,促進學生核心地理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隨著大規模的“先學后教”模式的實施,逐漸暴露了各方面的問題,出現了諸如學生自主學習效率低下、總體計劃實施下質量較低、確定后教時機方面的困難以及團體合作使用不足等問題。因此我們在運用“先學后教”模式時,應收集大量相關資料、認真學習比較、結合學校實際、選擇要點、精打細算、創新并努力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引入“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促進課堂活躍程度并保持高效率學習狀態。課堂學習的目標是能做到學以致用,并將課堂所學知識有效運用于實際生活作為課堂學習的中心位置。
在初中課堂中將“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地理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并提高對區域地理教學的興趣和效率。“先學后教”是指老師首先設定課堂學習目標、設定適當的自學要求并提供學前咨詢。學生提出問題以在指定時間內獨立探索相關內容并完成測試練習。然后指導學生討論和解決學生自學問題和實踐中的錯誤。老師基本只負責評估、補充和糾正,最后讓學生在教室里完成練習,并經過嚴格的準備以展示自己的所學知識。在對將“先學后學”學習模型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中所面臨的挑戰進行詳細討論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實施該模型的一些建議。
1.“先學后教”模式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我們太過注重升學率,太過注重考試成績。因此,不可避免地給學生的思想中留下了學習就是為了應對考試的不良痕跡。在此思想的作用影響下學生無法獨自學習的問題很普遍。例如在學習地理有關概念時,“地球運動”、“大氣環流”、“帶有壓力帶的風帶”、“季風環流”、“洋流”和“垂直區域的差異定律”,以及其他學科時,學生自己學習時經常會遇到困難,而不能正確理解這些概念,這是一個事實。且學生的自學狀態也不盡相同,這些人數不在少數,他們沒有自己學習方法,這既浪費時間,也不會產生實際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型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使用情境和問題的適當方法來解決學習內容的困難之處,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和獨立學習的興趣。地理和學生、生活乃至生產之間的真正聯系非常緊密。只要教師靈活地將教材的內容轉換為接近學生生活的教育內容,他們就會對學習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多年來面對冬季陰霾問題的“人與地球的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主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真實生活開發學習內容,以便學生可以觀察生活中發生的陰霾。從地理角度(位置和空間分布)(地理過程)解釋煙霧的原因,分析煙霧的特征(地理特征),采取措施預防或減少煙霧(人地連通性和可持續發展),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認真分析教科書,并對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進行講解,以使學生的自學過程更加有效。
其次,傳統教學主要依靠老師講述學生聽講。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會根據學生的狀況及時調整課堂表現和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深入思考,但這并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對于學生的要求較高。在先學后教的模式下,學生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獨立學習的準備。原則上講,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少講一些話,從而節省了一些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在傳統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積極地指導學生根據他們所擁有的地理知識和技能來分析相關的地理信息,則學生只會簡單地對所學知識進行聯系,對知識記憶不深。當然,有些老師在向學生介紹學生時會引導他們回答多個問題,但這些問題僅停留在問題,答案和結論的水平。因此,教師需要了解教育和領導才能的本質,提高教學技巧,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和疑慮,而且還要提供有針對性的訓練任務,并及時分配任務,使用適當的方法。此外,還應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從地理角度觀察和評估世界,充分了解不同地理環境中的差異,認識不同的氣候類型,了解不同的習俗以及了解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征。
最后,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學習能力不足。協作學習作為組織學習的一種形式,是指以小組形式進行以完成常見任務的同伴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先學后教”學習模型的重要環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小組中工作時,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獲得的知識,并根據各種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釋自己的理解。它可以幫助學生相互學習,改善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但是,實際上,這種相互合作的團隊型學習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中之一是形式化問題。一些教師希望學生能學會合作共同努力,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增強課堂氣氛,但學生們往往很少相互學習與交流。二是隨意提問題。部分教師無視學術條件和課堂內容需求。有些問題問的太容易了,討論起來沒有意義,而問題太復雜,討論時間太長,導致學生對討論失去興趣。第三個問題是時間控制。一些教師對于時間的把握不到位,有價值且困難的問題還未解決時往往一節課程已經結束,因此討論的時間不夠深入。第四是失衡問題。組內的職責不明確。組成員的任務不匹配。具有良好技能的學生將成為主角并解決各種問題;一些學生成為小組的背景,并逐漸失去自己的見解。此外,小組合作應采取正確的時間安排。只有當學生們的意見相互矛盾并且個別學生的學習困難時,小組溝通和協作才變得有價值,這種聯合教學才有效。
2.“先學后教”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建議
教學改革的實質是發揮學生的核心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教學改革的方向是引入啟發式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這是學生學習乃至發揮核心作用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變成理想,理想可以成為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據此,提出以下建議:
(1)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先學階段)
在課程開始時,教師應使用有見地和引人入勝的語言來介紹新課程,突出主題,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出于方便教學目的,多媒體演示文稿主要用于節省時間和資源。還應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努力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讓學生開動自己的思維,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自己能夠自主學習,使學生可以成為學習的主人并練習自學技巧。通過提出有關困難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要角色。教師可以掌握學生自學的步伐,了解學生自學內容的復雜程度,確定學習趨勢,并為后續課程做準備。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立即表揚那些積極進取,自學快速的學生。對于不自覺的學生必須被進行處理教育。對于那些性格內向且通常不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彎腰去關心和提問,感覺到老師的愛,并重新點燃他們對學習的熱愛。這是師生之間交流的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時機。
“先學后教”學習模式在地理課上當然有其適用的學習情況和課程內容。但是,它不是通用的,它并不是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內容和學習。對于某些相對抽象的知識點,此時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很弱。如果采用“先學后教”的學習方式,對學生來說將是非常困難的,學習效果將大大降低。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應基于教師對學校環境、教室和學術環境的深刻理解,認真分析每種學習模式的利弊,并仔細研究課程標準,通過集體準備和討論課程來確定適合學生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在“先學后教”學習模式中,一些教師將網絡等指導課程作為教學過程的唯一工具。課堂上的所有教學時間都集中在網絡等學生自學課程上,而忽略了教科書的作用和功能。實際上,教材的科學性質不同于普通參考書。它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學目的而精心設計的,它是主要的教學工具。當前,在“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式中發生了對教材的不合理使用,在這種模式中,教材的主要作用被削弱甚至被忽略。因此,在采用“先學后教”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的功能和價值,并以此為基礎“尋找來源”,使學生們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根據教育資料學習更多內容的內涵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將洋流分布作為課程的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將洋流分布課程結合教科書讓學生學習,并讓學生提前畫出并標記洋流的方向,以便理解和掌握教科書知識。來預防和克服諸如教材邊緣化等問題。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后教階段)
為了充分利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可以使用“四步教學法”:讓學生們可以盡可能多地進行學習,以便學生們進行觀察;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思考,以便學生思維的拓展。在課堂上,應要求學生盡可能表達自己,以便學生能表達自己所知所想。最后要求學生盡可能總結他們的發現。
當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工作后,教師根據需求應盡可能最大程度地向所有學生提出問題。對于有疑問的問題,學生們可以積極思考,可以互相學習。當老師提出問題時,必須針對學生反應及時給出準確的評估并給每個學生積極的建議。除學生自學教學教材之外,教師應集中精力解釋復雜的問題或知識。在此階段,教師應注意學生自學后無法掌握的內容,即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復雜性問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自學成才,因此我們應當指導學生搜索主題、學習尋找答案、學習知識規則并教導學生在使用規則時避免潛在的問題。通常,教師只需要對學生具有更高理解力要求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講解教學。對于一些難度較輕松容易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老師必須放手。對于那些需要強調的知識點以及難點重點,可以在黑板上進行教學和單獨講解并組織練習。
簡而言之,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式可以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并使他們真正體驗知識創造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習者的自學情況提供指導,增加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幫助學生解決核心問題,從而提高課堂學習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軍杰.“先學后教”區域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地理教學,2016
[2]季剛林.新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產生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