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琳
摘 要: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科,主要以教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為主,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是單詞、詞組、對話,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英語知識。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優化更新,小學英語教學中,關于如何提升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如果只是單純區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間的單一講解,已經不能達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培養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下急需做到的事情。本文主要講述的就是現今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分析;必要性;有效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當中的傳統教學觀念也受到了沖擊,小學英語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英語教學。現在的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具有靈活性,考試的題型也比較符合現代的探究方向。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通過新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能力開發,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一、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 .學生不愿配合,參與度比較低
第一,小學英語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平臺。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師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沿用著過去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只是在課堂教學中,把課本知識用灌輸的方法講解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第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之中。有許多的小學英語教師都喜歡在教學時,直接切入主題,不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倘若有些學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就會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無法掌握講學內容,也就更加失去學習興趣,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1]
2 .缺乏學習方法,學生盲目學習
在小學階段,許多的學生還處在玩鬧的時期,對自主學習沒有一定的概念,而且,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還處在過去階段,覺得自主學習能力不在升學考核之內,于是就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些學生只是聽從教師的安排,從不設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英語教師需要面對的學生眾多,不一定能合理地制定出符合各個學生的教學方案,這個時候如果學生還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就會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生成績自然也就會下降。
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1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英語教師開始研究探討教學方法的諸多可行性。像是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理解簡單的語法與英語短語,只是一旦遇到考試,或者開放性的英語話題時,學生就不會應用了,做題準確率也就會有所下降。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微課,或是其他英語輔助學習軟件,在課余時間進行英語知識強化訓練,更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
2. 引導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學習發展,是為了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為國家做貢獻,所以,學生不能只是單純依靠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學校安排的實踐活動,還要不斷進行自主學習,才能更多元地成長發展。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或是微課學習來進行自主學習,不要受到環境影響,要全方位地發展自主學習空間。學生通過微課、網站,接觸到高校名師,能有多角度地開拓思維,更新學習方法,解決英語難題,能有效地提高英語成績。自主學習適用于各類學科,能讓學生全面地發展,提高學習成績。
三、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1.進行課前自主預習
在課堂學習之前,學生要做好預習作業,充分準備好學習內容,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在教師教學時跟上進度,提升效率。教師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隨著預習的次數增多,學生也就掌握了預習技巧,懂得帶著問題進行預習思考,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也就更能理解教學所講的知識內容。所以,英語教師在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學習進度,適當地安排預習內容,主要以聽讀為主。在英語學習之中,聽說讀寫是主要的技能,只有聽得多,才會說,讀得多,才會寫。教師應當把聽說讀寫融入到預習作業之中,讓學生長期處在英語環境之中,這樣的聽讀預習,能幫助學生提高語言基礎,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等能力,為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2]
2.設置作業強化預習
現代教學理念之中,有所謂的先學后教,指的也就是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再進行講解教授。在預習階段,教師不只給學生布置口頭預習作業,還可以布置書面作業,也許有的教師會認為小學階段就布置預習作業會太早,其實不是這樣的,從小學階段就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將來的學習發展,讓學生可以提前適應學習節奏,好為將來奠定基礎。而且,預習能夠有效地節省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在課堂上可以用部分時間,針對性的講解重點難點,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知識。
3.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驅動的意思也就是說英語教師在其中一個教學環節,需要設置一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從簡單到復雜逐漸完成學習任務,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能力。所以,任務驅動也就是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一直處在學習狀態之中,根據自己的能力與理解,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與經驗,設計出完成任務的方法,這樣的任務模式,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從而發現更多的知識要點。任務驅動式教學能為學生充分地提供開放空間,讓學生在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英語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課前、課中、課后全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與應用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安排不同的自主學習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自主學習,從而取得學習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安會.淺析小學英語高段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讀天下,2019(7):152.
[2]羅桂枚.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17):109-11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北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