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利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教學這門學科的時候教師必須明白,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更多的科學知識,只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一個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科學知識培養自身的科學素質。教師應當針對這種教學目的展開教學策略的研究,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探究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習慣了傳統的課堂聽講模式,甚至有很多學生認為課堂就是聽教師講課的場所,自己不需要參與課堂互動,這種學習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為了綜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本文將圍繞此話題展開探討。
一、重視情景故事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小學階段,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帶學生一起做些科學小實驗,雖然實驗內容比較簡單,但是背后蘊含的實驗道理卻可以給學生帶來較多的幫助。然而,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卻發現很多學生在參與課堂小實驗的時候沒有表現出濃厚的探究熱情,教師說一步,學生才知道做一步。這種背景下開展起來的課堂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為了綜合培養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實驗教學的時候重視創設一些趣味性的情景故事。
例如:在教學“變色游戲”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導入階段為學生創建一個趣味性的實驗小情景,先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段魔術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魔術師手手指的顏色變化。調動起學生興致后,教師隨后說:“大家一定不知道,雖然大多數魔術都是騙人的,但有些魔術可以運用我們所學的科學知識進行操作,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學一學這種神奇的變色魔術?!薄_@樣將科學知識和魔術表演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這樣的有效引導,教師會發現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的熱情明顯更加高漲了,有利于綜合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高科學課的教學質量。
二、要引導學生規范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學階段科學課程的涉獵比較廣泛,不僅包含物理化學,還有生物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不同的學科存在不同的實驗規范,雖然這一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實驗操作不會涉及到過于復雜的操作步驟。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在教學科學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時候,教師還是要給學生提供最為嚴謹的操作規范教學,讓學生用最專業的態度對待每一次的探究活動。
例如:教學“生銹”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理解“生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教師會給學生安排一周左右的實驗探究時間。課堂教學的時候,先給每位學生發放一塊小鐵皮,讓學生回家用盡一切辦法,讓這塊鐵皮在最短的時間內生出鐵銹。引導學生探究這個實驗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將最基本的防生銹技巧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逆向思維來探究這部分內容。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說,防止生銹要盡量杜絕鐵皮和空氣密切接觸,防止氧化。學生回家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就需要將鐵皮盡可能暴露在空氣中。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的時候,教師還要將操作的規范告訴學生,不要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受傷或者出現實驗失敗的情況。
一個星期以后教師檢查學生的鐵皮,通過觀察學生鐵皮上的不同生銹狀況,就可以初步判斷哪些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嚴格遵守了教師教學的操作規范,哪些學生忽略了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教師可以將生銹較多和生銹較少的鐵皮放到一起,引導學生一起觀察,明確科學實驗是最講究規范的,雖然大家在操作的時候教師看不到每一個人的操作步驟,但是通過實驗結果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學生遵守實驗的操作規范。
三、要積極鼓勵小組合作,允許學生不斷試錯
在教學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時候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往往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會給學生設置大量的限制。比如用完的試紙,不可以隨地亂扔,要按照操作的順序擺放在一旁等待教師回收,甚至有很多教師會專門規定小組合作的每一個步驟,要求學生必須要按照教師規定的步驟進行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方法,雖然給了學生一定的操作自主權,但是實際上還是學生根據教師的命令一步步完成實驗操作,并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學生課堂的探究質量。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當轉變個人的教學觀念,給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探究空間,積極鼓勵小組合作的同時要允許學生有不斷試錯的機會。只有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例如:教學“讓癟的乒乓球鼓起來”這一實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差,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完成這一實驗探究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所以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雙倍甚至三倍的實驗道具,比如班上一共有40個學生,教師就可以提前準備好120個乒乓球供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首先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整體講解,先讓學生了解基礎的實驗理論,學生才會更有底氣完成實驗探究。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將課堂教學的重點轉向學生,自主探究操作實驗,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可能沒有把控好水溫始終無法讓癟掉的乒乓球鼓起來,甚至浪費了好幾個乒乓球。
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備用乒乓球拿出來,鼓勵學生根據教材上的指示和教師剛剛講解的重點,再試一次,通過不斷的試錯,允許學生反復多次實驗來完成本次實驗教學。在經歷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后,學生能夠慢慢掌握科學實驗操作的技巧,同時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從小養成不怕困難,反復嘗試的精神品格,未來學生如果參與科研工作,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樹立不畏艱險、敢于探索的基本科研素養。
結束語: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教師應將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轉變為突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現代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感受、體會和理解,讓小學階段的科學知識變成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技能,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要求,也是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楊香壽.基于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科學教學實踐[J].南北橋,2021(1):44.
[2]林通.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科學與財富,2021(3):123.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