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芬
摘 要:隨著我們國家新課標教學的不斷深化,對初中階段的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按照新課標的新理念進行課堂教育。針對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而言,在課改的理念之下提出了運用問題教學法的相關形式進行代入,作為一種教學的新模式,能夠很好地引導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具體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中,老師要注重觀察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有利于中學生發現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的優勢所在,從而幫助中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策略研究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通過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能夠很好地發現問題,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而言,開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完善中學生的道德理念與法律素養,使得中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老師也要能夠關注到課改的新理念,明確學習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設計出良好的課堂形式,進而明確教學目標,調動起中學生的思維,使得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容易。本文通過問題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分析,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見解。
一、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明確問題切入主題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明確改革的基本理念,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針對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而言,由于科目的特殊性,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之中,老師只是按照一貫的理念,把課本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直接進行講述,這樣的模式不符合新課標的新理念,只會造成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提不起應有的興趣。因此在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提出了在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的相關形式,這樣的方式有利于中學生提起學習的熱情。在教學準備中,要求教師能夠把握改革的機會,在課前精心設置問題,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代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開拓視野,在豐富有趣的課堂當中發現道德與法治的魅力,這就有利于進一步培養中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法律觀念,讓中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現這門科目的學習意義。
例如:在《友誼與成長同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認知,就可以關注到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設計相應的問題,由淺及深地幫助學生進行思考,進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幫助中學生進一步理解友誼的意義。比如老師可以提出“大家最好的朋友是誰呢?”“他為什么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呢?”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討論,使得學生能夠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他們對于道德與法律知識的理解,從而帶來良好的課堂體驗。
二、創建合作學習小組,完善問題教學要點
針對初中階段的教學,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作為其中的重要科目,旨在培養中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使得他們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品格。但是在以往的教育當中,由于教學理念沒有得到應有的更新,使得課堂只是按照一貫的形式,老師運用板書的形式進行講述,課堂教學比較刻板,不能很好地帶動起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就只會導致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能力不能得到應有的提升。因此在當今改革的進程之下,需要老師能夠關注到新的教學理念,明確問題教學法的意義,為學生構建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通過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討論的方式來進一步明確教學內容。小組合作是需要組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溝通進行學習的,這樣的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與分析能力,在不斷討論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道德理念與法律素養。在具體的課堂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為他們進行小組劃分,構建互幫互助學習小組,在老師提出問題之后組織每個小組進行討論,這就有利于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調動起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得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呈現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維護秩序》的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法的有關形式,在課堂引入時,老師就可以提出“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存在哪些秩序?”這一問題來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討論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對于秩序的認知,實現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問題教學法的代入之下實現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拓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針對當今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了貫徹改革的基本理念,實現教育教學更進一步的突破,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關注到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明確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教育特點,采用新的教學形式,代入問題教學法的相關模式,對中學生進行引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知識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呈現更好的拓展。
參考文獻:
[1] 奚燕萍.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8(11):95-96.
[2] 王有鵬.巧妙運用問題式教學方式——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教學方式運用藝術之一[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9,3:21-23.
(天津市寧河區北淮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