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婷
摘 ?要:議題式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高中政治學習的基礎與鋪墊,在教學實踐中也應該積極引入議題式教學,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本文主要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議題式教學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從現存問題、教學價值以及應用策略等角度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106-02
Research on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HU Yunting ?(Jinjiang Yinglin Middle School,Quanzhou,Fujian,China)
【Abstract 】The topic teaching mo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olitical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of political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n teaching practice,topic teaching should also be actively introduc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and practices the topic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and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teaching value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Topic teaching;Questions and Strategies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指出:在思想政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利用議題式教學這一模式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法治意識、科學精神以及政治認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體系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必要學習引入高中政治的課改理念,一方面要將議題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另一方面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學科素養精神。
1.議題式教學的內涵概述
議題式教學模式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其中關于該教學模式的目標定義為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教學開展路徑為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提出議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歸納。議題式教學模式與傳統課上的灌輸式教育、提問式教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需要教師深入剖析教材把握知識本質并結合時政熱點,然后提出具有可討論性、啟發性的議題,并將該議題貫穿到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理論知識以及實際生活經驗來完成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和解決。
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議題式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1)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和剖析不夠透徹
議題選擇的合理性對于議題式教學的效果有著決定作用。教師要深入剖析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學習的需求以及生活實踐來提出具有啟發和引導性的議題。但是,在教學實踐當中,有些教師對于教材的解讀還是不夠透徹,片面地將課后習題作為議題。
(2)教師對議題式探究活動設計不夠完善
議題式教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部分教師對議題式探究活動設計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趣味性不足,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較低,活動參與深度不夠;二是活動設計的生活化不夠,理論性太強,導致學生很難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3)教師對課堂教學評價不夠合理
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議題學習,例如及時指出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問題,肯定學生的探究結果等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鞏固探究方法。但是,部分教師將議題式探究評價等同于常規評價,僅僅根據學生的探究結果定高低,挫傷了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議題式教學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分析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雖然首先呈現于在高中階段,但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完全適用,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運用議題式教學可以很好地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幫助初中學生構建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
(2)有助于為高中政治課程教育奠定基礎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雖然在深度和難度上與高中政治課程有著較大的差距,但是在課程內容上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為高中政治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有助于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創新
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教育教學的創新,相對傳統道德與法治課堂而言,議題式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通過確定議題、收集信息、探究問題、內化知識的過程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思路和模式而言都是一種可貴的創新。
4.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策略
(1)深入剖析教材,精準確定探究主題
議題式教學能否發揮出真正的教學價值,首先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否精準,圍繞教學目標深度剖析教材,精準地確定議題主題,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吃透本節課的知識。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發現自己》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在PPT上打出一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觀云帆濟滄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然后讓學生分析這幾句詩的共性和特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可以知道,人應該擁有自信和遠大理想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同時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確認識他人,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議題確定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在PPT上展示出一些古今名人以及他們的相關成就,然后讓學生嘗試去分析他們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例如太史公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遺志以及個人理想,忍受腐刑的屈辱十幾年如一日筆耕不輟,終于完成著作《史記》,達成了“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理想。學生們通過自由結組的方式,探究古今賢者的成功之道,從中汲取正能量獲取人生哲理,有利于更好地“發現自己”。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想、優勢以及不足羅列出來,并分享自己在今后會如何改變。
(2)創設教學情境,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議題式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探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場景。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游客跟著旅游團出行被強制消費的事例,視頻中游客如果不愿意消費,旅行社便拒絕游客繼續乘車跟團游玩,導致游客經濟和精神發生了巨大的損失。當學生看完視頻之后,注意力和情緒都會被調動起來,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大家能不能說一下旅行社和黑心的導游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們的探討下,可以得出結論游客的知情權、人身自由權以及自主選擇權受到了侵犯。然后教師可以繼續要求學生借助課本和工具書來討論消費者可以通過哪些渠道進行維權,最后學生們經過探討之后得出結論,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工商局進行投訴維權。經過這一教學情境的引導,學生會直觀地認識到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應該從小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在接下來的課堂安排中,教師可以將“了解法律,應用法律”作為議題,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
(3)巧妙設計問題,鼓勵小組合作探究
議題式教學的本質是“提出議題——探究議題——得出結論”的過程,教師在議題式教學實踐中可以借助巧妙地提問,來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例如在學習《我們的公共生活》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如何理解初中生與社會的關系?初中生有哪些社會責任?初中生如何服務社會?”這三個問題作為小組探究的議題。各個小組成員要通過分享各自的生活經驗以及相關案例,來探討自身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明確自身的職責以及服務社會的渠道。在問題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生的探究思路會更加清晰,探究欲望會更加強烈。教師可以選取一下社會熱點來啟發學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社會的事情,比如支付寶上的螞蟻森林活動、對貧困山區孩子的幫扶活動等都可以成為教學的素材。通過啟發,學生能夠想到去做一些捐贈舊衣物、舊課本之類的簡單事情,用自己的愛心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除此之外,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還能夠明白人和社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我們只有努力建設社會才能享受到社會對我們的回饋。
(4) 議題式課堂中的活動設計需要展現科目的內容
議題式課堂的活動創設需要根據道德與法治的科目內容來進行,我們需要實行活動型科目課程,讓活動設計不但變成教學設計電腦主要環節,并且也需要由道德與法治的有關內容,所以議題不但應該有活動的屬性,并且也要有科目內容屬性,教師需要根據形式與內容啷個層面討論。形式層面把活動引入課堂中,議題式課堂不屬于應景的標簽,是教學設計的有效組成部分與必要性,議題的選取一定要服務且服從課堂的基礎要求和原則。內容層面,活動和科目內容互相結合,不可以前半部分教學進行活動十分活躍,后半部分卻完全暮氣沉沉記憶知識,議題式課堂活動設計需要和科目內容互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活動,而且也需要思考,有效學習科目知識。議題式課堂活動要重視讓學生分組合作,讓學生在分組合作中提高團隊合作意識,而且然學生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比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認識公平》,教師需要根據“公平與平等的關系”這個中心議題進行教學,之后,教師還需要設計幾個小議題:薛某在哺乳期過后,經過熟人開出加的醫療證明,通過這種方式來延長自己的假期,獲得全額工資。大家認為薛某的做法對于其他的員工而言公平嗎?此案例中有什么不公平之處?這樣的做法容易發生什么后果?學生針對這些議題要展開分組討論,討論的時候,每名學生都要深入思考問題,深度學習,也會逐漸深入認識到什么是公平。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必須積極響應新課改的教育改革創新精神,要加強對初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力特長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死記硬背、課堂灌輸的填鴨式教育。議題式教學模式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較高的契合度,能夠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問題相結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打開新的思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提煉有討論價值、實用價值的議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探究,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思想與道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翰,朱莉莉,馬小慧.提升議題教學設計能力[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2(12):43-45.
[2]蔡軍.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新嘗試的探討[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85-88.
[3]鄭麗紅.運用議題式教學 培育學生法治意識[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5):71-73.
[4]張召永.主題型活動教學的設計策略與基本模式[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7(0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