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福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實踐探究的重要思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也隨之進步和變化,體驗式的教學課堂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廣使用,體驗式教學課堂在教學實踐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課程改革的背景出發,結合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分析其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初中化學;教學實踐;應用方法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因此,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逐漸受到重視。體驗即親身經歷,是通過實踐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方法。體驗式的教學課堂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數學生都是受到了教師的影響,許多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大多數化學知識點都采用的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生缺乏實際的操作能力,而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理論性學科,許多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因此,學生的學習主要放在理論課堂上,對化學的了解也不夠深入,再加上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學習缺乏靈活性,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因此就需要教師轉化教學理念。在化學課程實踐中,體驗式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調動情感、提升能力、豐富知識。具體來看,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通過創設情境,構建體驗式教學
教學活動依賴于教學情境,而情境創設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學習體驗的結果。在初中化學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把握學生體驗學習的需求,設計教學情境,促進物質環境、教學氣氛、心理環境相協調,為學生的學習參與提供契機。通過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一個良好的教學活動必須有這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與教學情境。只有學生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之中,才能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潛力,教師就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個合理且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運用多媒體,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內容有效結合起來,給學生聽覺與視覺上的沖擊與享受,使學生能夠沉浸在情境式課堂之中。例如,在“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料,為學生提供了實驗過程中一些化學物質在顯微鏡下的變化,利用炫目、多姿的視覺體驗,強化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知,加深學生的印象,促使學生在生動體驗中產生進一步探究化學世界的興趣。
二、通過互動交流,構建體驗式教學
教學活動是建立在生命之間的溝通和交往之上的,而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夠讓個體更加深刻地經歷知識建構、能力發展以及情感生成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構建起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觸動學生的情感,教師要不斷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斷與學生的心靈對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良好的溝通基礎。基于此,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實踐定位于教與學相互交往、相互影響的動態發展過
程,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平等的身份,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并在情感氛圍中相互促進。此外,教師還應組織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組內互動中共同體驗,提升知識探究效果。
三、通過化學實驗,構建體驗式教學
實驗是化學學科建立的基礎,也是學生體驗科學探究、建構知識、發展情感的重要途徑。在初中化學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重視實驗的地位,組織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實驗,經歷實驗的全過程,并通過情感體驗培養其實驗探究能力。例如在“氧氣的制取和性質”的實驗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到藥品取用、加熱、儀器的連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氣體的收集等操作過程中,經歷氧氣的制取過程;然后通過把紅熱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的操作,引導學生探究氧氣的性質,促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從而在體驗中完成化學知識探究和學習。
四、通過社會實踐,構建體驗式教學
化學是一門和生活緊密相聯的科目。對生活的經歷和體驗能夠促使學生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的遷移,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初中化學課程指導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并產生化學服務社會生活的意識。這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體驗式教學契合了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參與學習探究過程提供了支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學互動交流,設計化學實驗,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龐國鋒.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5):252.
[2]方貴林.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7,4(50):18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