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沛霞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所有教師開展課程教學的目標,達成目標的教學之路難且艱,需要教師付出極大的努力。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走好數學教學之路。就必須把握數學學科特點,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要求,要從整體看待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從教學理念、課堂導入、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習題訓練五個方面入手,結合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經驗,探析初中教學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若將數學教學比作一條道路,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便是數學教師教學道路的前進方向。在教學之路上,數學教師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理念、教法等,導致教學之路“難且艱”,教學效率低下。但只要數學教師明確方向、貼合學生、響應教改,就能夠掃清教學之路上的荊棘,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那么,如何才能夠走好教學之路,全面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更新教學理念,理解核心素養
教師的教學理念將決定教學方向,教學方向將直接影響教學走向。新課程背景下出現了諸多新型教學理念,是對原有應試教育的突破與發展。且提出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一培養要求,結合具體學科作出了新的詮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適應這一現代教育發展方向,理解現代教育、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以此為指導落實開展后續的學科教學活動。
同時,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實現有效教學,必須扭轉數學課堂原有的“唯結果”式培養模式,要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數學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教學。數學核心素養具體表現為如下內容,即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教師應當以此為教學出發點,開展后續教學工作。
二、掌握導入藝術,做好教學鋪墊
導入是一門藝術。實踐證明,一個精彩且巧妙的導入猶如吸鐵石,能夠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新課的學習之中,為后續的教育教學做好鋪墊。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掌握導入藝術,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如故事導入、實驗導入、問題導入、溫故知新導入等。但無論選擇哪種導入方式,目的都是“拋磚引玉”,為后續知識的引出做好鋪墊。
如可以講解“智分馬匹”“高斯”“韓信分油”等故事;如可以開展“測量”“三維圖繪畫”等實驗活動,都能夠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為后續的知識教學做好鋪墊,保證本節課的有效開展。
三、創新教學形式,關注學生體驗
數學是一門理論課程偏多的學科,有許多的公式、數字、原理等,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大量的計算。實際上,這樣的學習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學習抵觸情緒,甚至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教師要讓數學知識“活”過來,給學生趣味、深刻、多樣的數學學習體驗,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提升,數學教學的目的也能夠順利達到。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活數學課堂的數學知識。
如在學習“認識立體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視頻動畫情景,為學生展示北京天壇、東方明珠塔、水立方等建筑物,在給學生視覺沖擊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應的立體圖形,把握幾何圖形的異同點,讓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圖形,實現有效學習。
四、豐富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擅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要密切聯系生活。正如同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數學教師應當將生活元素帶入數學課堂上,實現教學補充,輔助開展教學。
如在學習“平行線”時,該知識相對抽象。為了讓學生們有效地理解這一概念,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數學入手,為學生們展示跑道、鐵軌、雪橇板等,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這些生活實物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引出“平行線”這一概念,并且讓學生們思考生活中的平行線,如黑板、窗戶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深入推進教學,讓學生思考“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不僅有平行關系,還有什么其他的位置關系”,數學與生活緊密銜接,教學“循序漸進”,教學效率較高。
五、開展習題訓練,發展數學思維
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開展有效的習題訓練。要注意改變原有的作業布置模式,盡可能地避免題海戰術,減少學生在完成數學練習時存在的壓力。
教師可以精選數學練習題目,注重練習題的質量而非數量。選擇具有一題多解思維、多題一解思維、數形結合思維的數學題目。讓學生在完成該類練習題時思維發散、多元思考,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整合應用,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素養的提升,實現數學思維的有效發展。
總之,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響應新課改需要,從整體審視數學教學活動,要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注入高效的因子,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雙全.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分析[J].南北橋,2018(18):135.
[2]楊順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J].今天,2020(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