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志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自然學科,介紹了應用微課輔助數學課前預習、吸引學生數學興趣、解決數學難點問題、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拓展數學教學內容,以期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教學;課前預習
微課具備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等特點,小學生比較活潑,注意力相對分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可以提升數學的教學精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傳授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一、應用微課輔助數學課前預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但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進行預習的過程中都是一個人,因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其預習內容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后續學習效率。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應用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手段,輔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升其預習效率。小學數學教師在制作微課預習視頻的過程中,應在考慮到學生數學水平的基礎上,精心研究課程內容,提煉出數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易混點等內容,制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案,并參照方案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預習視頻,以供小學生預習使用。例如在教學“倍數”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參照教學目標,從整體上把握課程內容,相關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并將方案的實施過程錄制下來,分享給學生,以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從而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應用微課提高學生數學興趣
此外,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為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視頻,從而起到先導性教學的作用。數學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視頻,在視頻中運用提問、舉例等形式,吸引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其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思考,避免學生在后續課堂上,面對教師對數學知識進行針對性講解的過程中感到枯燥,從而令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比方說,在講解“負數”的過程中,為便于小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前錄制這樣一個視頻,其內容為:教師的手里有10元錢,其資產計數為“10”,現在,教師去超市買東西,拿了總價值為11元的商品,那么現在教師手里還有多少元,其資產計數是多少?通過向學生列舉類似上述生活中事例的微課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
三、應用微課解決數學難點問題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和抽象性的課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強,部分學生很難理解某些數學難點知識,嚴重影響了后續教學的展開。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生動化地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轉化得生動形象,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中的知識難點。比方說,在講授“相遇”知識點時,為了使小學生清晰地了解到相遇時間、相遇路程與速度之間的轉換關系,教師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進行簡化,將大的相遇問題轉換成三個具體的小知識點,并分別制作與相遇路程=相遇時間×速度、相遇時間=■和速度=■相關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三者之間的轉換關系,避免學生在面對與相遇有關的應用題時出現錯誤,最終實現教學突破。
四、應用微課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模式是一種可以促使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教學方式,為了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微課引進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現實數學現象,構建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專注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具體來說,在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利用微課引入小學生較為常見的生活事物,降低其緊張感,引發其探究欲望。例如,在進行“認識圖形”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展示類似皮球、水杯、魔方等一系列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物品,引導學生在解決這些物品對應的圖形是什么、有哪些特征等問題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圖形的理解,最終提升其數學水平。
五、應用微課拓展數學教學內容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討,限制了學生的眼界,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教學,在課堂上增添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背景、人物資料等內容,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更好地認識到數學的魅力。例如,在講解“圓”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講解類似劉輝提出的“割圓術”、祖沖之將圓周率推算至小數點后7位等與“圓”有關的歷史文化故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這一學科的價值。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微課作為互聯網發展下的新型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模糊抽象的教學方式,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以更為方便具體的模式,對小學生產生感官刺激,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楊蓮花.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N].大理日報(漢),2020-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