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語文屬于中職院校基礎性的課程,在中職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承擔著培養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任。現階段,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除了考查應聘人員的專業能力、技術能力外,還要求應聘人員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由此可以看出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中職院校應該結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專業特點,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為社會輸入實踐型人才。本文根據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就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狀;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5-0013-02
【本文著錄格式】王烽.淺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J].課外語文,2021,20(15):13-14.
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就是專業跟職業素養的結合度不夠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知識點重復率比較高,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先進,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而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為社會輸送專業、對口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須要注重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本文對于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研究具有比較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職業素養的基本概述
職業素養就是指人類所具備的一種品質,其包括職業道德、科學文化、專業技能,以及心理素質等,這些都是現階段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最關注的地方,也是用人單位招聘的主要條件。
中職院校中,語文是一門必修課程,教師需要教學生熟練應用語言文字,掌握鑒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道德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實力,包括職業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靈活的應變與創新等能力,以期讓學生在職場上更好地立足。
二、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一)知識點拘泥于教材,拓展性不夠
目前中職語文教材有不少知識點跟初中語文教材略有雷同,且無論學考還是對口單招,閱讀理解及簡答等試題選段均出自課本原文,這就導致了語文知識點陳舊、固化,教師習慣照本宣科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提升其語文技能。而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具備綜合素養的技能型人才,這種內涵淺陋外延不足的知識點不僅是教學缺陷,也是知識漏洞,嚴重制約著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
(二)語文與專業結合度不高
目前不同崗位、不同單位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中職院校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但當下中職語文教學仍存在著跟職業素養結合度不高的現象,具體表現在,教師無法有效地將知識點跟職業素養聯系在一起,而是過多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從而導致教學跟職業素養的脫節,理論跟實踐脫節。
(三)學生的職業素養不高
目前中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不高,具體表現在缺乏自控能力,而且對自己的要求不高,缺乏遠大的理想等方面,他們習慣麻木地跟著老師的教學而被動學習。這樣的錯誤觀念導致學生無法樹立端正的語文學習態度,也缺乏學習語文的動力,從而不利于其職業素養的培養。
三、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一)明確教材中的職業素養教育內容
鑒于目前中職語文教材中知識點陳舊、重復等問題,建議中職院校使用現行規范的中職語文教材,權威版本的教材應該是以職業精神的培育為教學指引的,旨在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及操作技能。教材內容不乏久經考驗的經典名篇,其間常有一些殊途同歸的優秀職業形象,更有縱橫古今的中外典型人物,如技藝精湛的庖丁、智勇雙全的藺相如、堅強樂觀的海倫·凱勒、仁愛一生的特里薩修女、冰河英雄威廉斯等,他們身上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及其不斷閃現的人文光輝,是學生們獲得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素養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此外,通過這些不同的職業形象可以從中找出不同的精神品質,會影響到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轉變中職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
人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思想觀念的問題,教學改革只是外在形式,根源還在于中職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
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培養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理念,為職業素養的培養打好基礎。
其次,教師也應該想辦法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提高語文學科的專業技能,通過自己廣博的知識面以及專業的語文應用技能來旁征博引,為學生做好垂范。
此外,教師還應該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將語文跟職業素養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可以通過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及應變能力。如模擬類似“博物館講解”的工作場景,安排各個崗位職員,要求各盡其職,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自己所學的內容應用到實際場景中。也可以模擬舉辦“舌尖上的記憶”語文沙龍活動,安排學生來做策劃、彩排、布置等,鼓勵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來表述及總結,學生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跟實踐結合在一起,通過實踐提高職業素養,促進自身職業成長。
當然,教師還應該了解不同職業的發展趨勢,根據專業的不同,來有針對性地調整培養內容,以此來實現專業教學跟職業素養的無縫融合。
(三)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1.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理論知識跟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有計劃地開展語文相關的培訓。如通過日常口語交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思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以及基本的交際溝通能力。著重訓練學生各類應用類文體寫作,如會議記錄、計劃和總結、通知、簡報與海報等,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不僅掌握了一般文體的寫作流程及技能,而且有利于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崗位需求。此外,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人文道德宣傳,以此來提升其職業道德,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的任務驅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敬業樂業的精神,將職業素養的相關理論知識跟實踐創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其中職業素養的魅力。
2.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新時代的中職語文教學,還應該遵循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理念。“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學徒、學生以及員工三個階段,并且分階段來對學生實施職業素養的培養。如在學生階段,可通過閱讀文章、撰寫報告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以此來提高其語文素養。在《景泰藍的制作》一文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工藝制作的流程,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讓學生對加工制作行業有個更加清晰的認知,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未來的美好憧憬,從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大膽質疑,小心求證。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以此來擴展學生的職業性思維。笛卡爾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在質疑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得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得以發揮,可以更主動地對未來職業進行探索、求證直至肯定。如在《工商文明的基因》這堂課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怎樣的市場經濟才是健康而文明的”,鼓勵學生對一些“權威性”的舊觀念提出質疑,通過辯論歸納五大“基因”,思考“官本位”和“商本位”的時代性特征,分析利弊,深化主旨。
4.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中職學生的就業能力跟其心理素質、抗壓能力有非常直接的聯系,通過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其抗壓能力,能有效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如在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尋夢者》和《采石工》等具體教學中,可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注重培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鍛煉自身的抗壓抗挫能力,逐漸強大自己的內心,堅信夢想是會開出“嬌妍的花”來,未來“青色的貝”終究吐出“桃色的珠”。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除了要看應聘人員的專業技能外,職業素養也非常重要。而作為專門向社會輸送對口人才的中職院校,更應該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中職院校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文化課程,在培養中職生職業素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知識點陳舊、教學理念落后、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不利于職業素養的培養。并且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不容樂觀,他們不僅缺乏自信和抗壓能力,而且難以形成積極的學習生活的態度。因此,中職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應該明確職業素養的教學內容,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通過“理實一體化”讓學生體會職業素養的魅力。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質疑,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未來奠基。
參考文獻
[1]劉毅文.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職業精神教育[J].中國培訓,2020(10).
[2]王偉平.中職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思考[J].文學教育(下),2016(12).
[3]張永亮.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分析[J].職業,2019(34).
[4]肖英.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之我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7).
[5]趙麗萍.淺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J].語文天地(高教·理論),2013(3).
[6]付學佳.淺談如何有效整合中職語文教學和職業核心能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6).
作者簡介:王烽,1984年生,江蘇南通人,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講師,中職語文教師。